王赫:歐洲議會凍結投資協定 中共野心受挫

5月20日,歐洲議會壓倒性通過決議,擱置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直到中共取消對歐盟的報復性制裁。中共雖然立即反擊,稱歐盟搞「制裁對抗」,該協定也「不是誰對誰的恩賜」,但心實在是疼。

中共為簽這個內容相當全面的中歐投資協定,作了相當大的讓步,習近平親自出面、拍板。讓步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中歐投資協定的開放力度,大於《外商投資准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0年版,准入限制為33條),也大於自由貿易試驗區版負面清單(2020年版,准入限制為30條),以及發改委和商務部在2020年12月31日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版負面清單(2020年版,准入限制為27條)。除中共已有負面清單已經或計劃放開的准入限制之外,中共還計劃在健康(民營醫院)、研發(生物資源)、通訊/雲服務、計算機服務、國際海運等領域對歐盟企業開放,同時,中國對歐盟還放寬了自然人移動方面的限制,「允許歐盟企業經理和專家在中國工作,時間可達三年,不受勞動力市場測試或配額等限制」,「允許歐盟投資者在進行前期投資考察時自由訪問」。

第二,中歐投資協定在公平競爭、國內監管、透明度和標準制定、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的規則水平,高於已有的投資協定。實際上,這些內容更傾向於包括在高標準自貿協定中,而非單純的投資協定。其中,公平競爭中涉及到的國有企業和補貼的透明度等內容,在中共談判或簽署的投資協定和自貿協定中尚屬首次體現;中共還放寬了標準制定,「為歐盟企業提供平等進入標準制定機構的機會」。

中共為什麼要作這麼大的讓步呢?簽這個協定的直接經濟目的,是為獲得歐盟大規模投資,進一步加深對歐經濟捆綁;而政治目的則是離間歐美,弱化跨大西洋聯盟,建立對美的國際統一戰線。

中共趕在拜登上台前與歐盟簽了協定,贏得了先手;但由於驕狂心理,判斷失誤,對歐盟針對新疆的象徵性人權制裁,加倍還回去,逼得歐盟議會不得不凍結這個協定,連默克爾等等這時也說不上話了,中共這是自己做蠢事,前功盡棄。

中共雖然稱該協定「不是誰對誰的恩賜」,但相對來說,是中共更有求於歐盟。這裡給出三點理由。

其一,長期以來,歐盟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夥伴,中共賺了大量順差。舉例而言,2020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雙邊貿易總額5860.32億歐元,在歐盟對外貿易總額中占比達到16.07%,中國順差高達1810.05億歐元。這就是為什麼中歐班列,從中國出發都是滿載而去,空車回來就多的不得了了。現在中美交惡,中共更離不了歐盟這個大市場。

第二,長期以來,歐盟對華投資相對不多、增長不快(2005年歐盟對中國直接投資流量為43.48億美元,2019年僅上升到64.44億美元),與中歐巨大的貿易額遠不相稱。例如,歐盟對中國投資占中國吸引外資總量的比重很低,2019年僅占4.67%。中共現在「六保」、「六穩」,對外資的需求大,對歐盟的期望也大。

第三,這些年中共對歐投資增長較快(例如,2005年中國對歐盟直接投資流量僅為1.90億美元,2019年已上升到106.99億美元,增長55倍多),一大目的是收購高新技術企業、具有關鍵意義的企業,獲取高新科技,填補工業短板,促進制造業升級;但是,德國等等國家加強安全審查,多次叫停中共企業併購(例如2018年叫停中國煙台台海集團收購德國萊菲爾德金屬旋壓機製造公司),中共就想利用簽訂中歐投資協定,弱化或者繞過這個安全審查,來達成所欲。

既然中共這麼有求於歐盟,歐盟簽這個協定又為了什麼呢?

歐盟自債務危機以來,經濟幾乎喪失了增長性,過於龐大的社會福利負擔讓歐盟各國政府苦不堪言;同時,在向信息社會、智能社會轉型過程中,歐盟在一些方面的確落後於美國和中國。這樣,歐盟目光向外,對中共就抱有了一些渴求和幻想,這也是長期對中共綏靖的原因所在。

但是,歐盟應該清醒認識到:

第一,中共更多的是把歐盟當作一塊肥肉去啃,而不是來幫助歐盟振興經濟的。中共早就進行的《中國製造業2025》和結題了的《中國標準2035》,以及現在啟動的「國家標準化發展戰略研究」項目,對歐盟構成尖銳挑戰。此外,還需特別指出兩點:一個是中共不講規則,出爾反爾朝令夕改,在中國投資越多,越容易掉進陷阱,成為其砧中肉(中共自己叫「關門打狗」);一個是中共不講信用,習慣於開空頭支票,當初之所以敢許諾就是因為自己以後是不會執行的(2001年加入世貿就是這麼幹的)。

第二,歐盟相對現階段的中國,在經濟和科技上還是具有極大優勢的,關鍵是歐盟怎麼運用自己的優勢,自我改革和奮進,求得經濟發展,問題和機會都在歐盟內部而不是外部。

第三,中歐價值觀的對立,和中共的全球野心,註定中共一定是歐盟的最終敵人。目前,歐盟對中共的態度是矛盾的,這體現在對中共定位的「三元論」上:夥伴、經濟和科技競爭者以及系統性對手。這個「三元論」定位,雖然可以包容歐盟內部對華政策的各種聲音,但其不僅內在矛盾,而且含義不明,無法起到「戰略清晰」的作用。如果沒有清晰的戰略指導,歐盟對華政策就難免不左右搖擺,甚至可能跌倒。

總之,歐盟的對華政策,現在是處在十字路口上了。何去何從,善自揣度。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劉明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