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4月16日訊】魚、蝦、貝類、魷魚等海鮮味道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是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但海產類本身帶有腥味,也容易腐敗,想要吃新鮮的海鮮,從食材的選擇到保存都極為重要。
海產種類眾多,該如何選擇新鮮而品質良好的海鮮?
台灣食藥署提供四種常見的海鮮挑選方式:
魚類:外觀完整,魚鱗沒有脫落現象或附著黏膩的液體;魚鰓顏色鮮紅,魚眼明亮透徹。
蝦:新鮮的蝦,蝦頭明亮有光澤;蝦身飽滿有彈性,無軟爛或變黑;蝦殼與蝦身緊密連結,無脫落跡象。
貝類:貝類應選擇未開殼,且無臭味的產品。活的貝類足會露出殼外活動。也可用兩顆貝類互相敲擊,倘若聲音清脆則較為新鮮。
花枝、小卷、魷魚:顏色通透、觸感滑嫩、肉質富有彈性且眼睛明亮的為佳。
不是丟進冰箱就好?教你海鮮的處理、保存技巧
海產類食物極易腐敗,且在撈捕之後必定還會經過一段運送過程,絕大多數的海產都經過冷凍處理。海鮮在買回來之後的冷凍保存方式也非常重要。
冷凍海鮮,可不是往冷凍庫一丟就完成了。若沒有正確的步驟,可是會完全破壞海產品的鮮美與營養價值。
不同海鮮的保存方式如下:
● 魚類
魚類冷凍前一定要先經過仔細的清洗。先將魚身上殘留的鱗片再仔細刮除,然後將魚腹與魚鰓處平切開來,以流動的清水洗去內臟及所有血污,以紙巾稍微擦乾後,在魚腹處淋上一小匙的米酒,再迅速放入保鮮袋冷凍。
● 蝦
蝦買回後應盡速處理保存。首先,將蝦放入有冰塊的水中降溫。然後,挑出蝦腸,並剪去蝦子的鬚、腳及刺,因為這些部位可能會穿破保鮮袋而導致細菌污染。最後再把蝦子放入密封袋,倒入一些冰塊水,再放入冷凍庫冰存。
● 貝類
生長於海水的貝類買回後,應放入加了少許鹽巴的冷水,浸泡約兩小時,待吐沙乾淨之後,再以清水沖洗。
若淡水養殖的貝類則無須加鹽,只須以清水浸泡。
處理完之後,將貝類放入保鮮袋中密封,冷藏約可保存2~3 天,冷凍則可保存約一個月。但冷凍後的貝類口感可能會稍微受到影響,因此建議盡快食用。
● 花枝、小卷、魷魚
先將內臟清洗乾淨,也可將外層的皮先去除,再加入些許米酒浸泡約十分鐘。取出後,將表層的汁液用紙巾稍微擦乾,再放入保鮮袋,擠出空氣後冷凍即可。
海產保存不當 恐引發疾病
海產若未妥善的保存冷藏,不僅影響味道,還易導致細菌孳生,進而引發諸如過敏、腹瀉甚至食物中毒等狀況,不可輕忽。海鮮可能攜帶的病毒常見如下:
1. 諾羅病毒感染
諾羅病毒常存在於海鮮類的食物當中,尤其是生蚵、生蠔等貝類。受到諾羅病毒的汙染的海鮮,若在未徹底煮熟的情況下食用,就會出現嚴重腹瀉、噁心與上吐下瀉等狀況。且病毒具有傳染性,不可輕忽。
2. 腸炎弧菌感染
腸炎弧菌常棲息於海底汙泥或海水之中,也因此易附在魚蝦貝類之上。食用了未充分烹煮的受感染海鮮後,也會出現嚴重腹瀉、嘔吐、頭疼及發燒的症狀。
3. 組織胺中毒
當海鮮因保存不當,受細菌汙染而開始腐敗時,其本身所含的胺類物質就會代謝產生大量的組織胺。組織胺無法經由高溫烹調分解。若食用這類海鮮,就會產生皮膚紅與搔癢等類過敏的狀況,實際上是食物中毒的一種。
要想避免吃海鮮後食物中毒,總歸而言,不要買來路不明、顏色不正常、聞起來有異味或口感軟爛的海鮮產品。也應盡量避免生食,盡量烹調至全熟後再食用。
凡是接觸過海產食品的用品如菜刀、砧板、抹布、容器等器具,都要清洗乾淨,並徹底消毒。並務必記得生食與熟食分開處理,以避免交叉感染。沒吃完的海鮮,也應盡量於隔餐食用完畢,才能大幅降低食物中毒的機率。
身處紛亂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