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29日訊】在《郁離子》一書中,劉伯溫記載了一個寓言,說戰國時代,韓垣(音元)來到齊國,為了從齊王那兒求得官職,他獻了很多計策,但是齊王並沒採用,也沒有任用他。韓垣非常憤怒,就講了很多不好聽的話,誹謗齊王。這些傳聞被齊王聽到了,就下令司寇(主管刑獄的官員)拘捕囚禁了他,並準備將他處以極刑。
田無吾求見齊王時,齊王把韓垣誹謗自己的話告訴了他。田無吾說:
「我聽說娵(音居)萌對馴象很有功夫。他到了北邊的義渠,憑著馴象的本領向義渠君求職,但是義渠君沒有答應他。娵萌退出後,就在旅館裡誹謗義渠君。旅館裡的人們勸他說:『不是我們君王不聽信你的話,只是我們這裡找不到大象啊!』娵萌聽了,心中一陣羞愧,就回家了。」
「而醫胡去到魏國,看見魏太子神色游離不定,並且上氣不接下氣,於是就說:『太子生病了,若不趕快治療,那就不可救藥了。』太子聽了很憤怒,以為醫胡在誹謗詛咒自己,就派人殺了醫胡。醫胡死了,魏太子也因治療不及時,得病死了。」
田無吾說:「那些憑著智計向人求職的人,若結果不符合自己的心願,就心生怨恨,是不對的。而聽了他人建議的話,卻不詳細體察是非,反而心生怒氣,並仇視他,這也是不對的。」
「我聽說:『江海不去和坎井爭水的清濁,雷霆不會和青蛙、蚯蚓爭比聲音的高低。』君上對那些淺陋而又固執的人,就那麼值得動殺機嗎?」
齊王聽了田無吾的這番話,想了一想,就釋放了韓垣,沒有再和他計較。
在這則寓言中,劉伯溫想告訴後人什麼呢?因時光遠去,後人終是無法穿越時空,回到大明朝,向劉伯溫當面請教。讀罷這則故事,筆者心中感慨良多,神思倒也漫無天際地「穿越」了一遭。
古人云:「不與人爭得失,惟求己有知能。」大意是說,不要去爭一時的成敗得失,只追求自己能增長知識與能力。韓垣的計策沒有被採納,也沒有得到齊王的任用,因此心生怨恨,將滿腔的不悅化成仇恨,誹謗齊王,差點為自己招來殺身之禍。如果他能換個角度審度一番,放下心中的憤恨,轉而努力地完善自我,活出更好的自己,才是善待己身。
如果齊王初始聽到誹謗,不急著仇恨泄憤,而是能反過來看一看、錘鍊一下自己,從憤怒中超脫,把胸懷放大放寬,一個保有這樣心態的君王,是否會更利民、利國又利己?
生命來在世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命運的造化,誰也代替不了誰,誰的命運也無法被輕易左右。在人生這條路上,生命不是在一味的收穫。在命運的旅程中,是捨是求,只在一念之間。
一粥一飯有暖涼,一求一取有得失,一朝一夕有明暗。品嘗的滋味只在自己心裡,看到的風景也只在自己眼裡。若能心懷平和,無論風和日麗,還是風雨大作,都會成為專屬自己的美麗,這些也只有能駕馭自己的心的人才能體會。
如果人能擁有寬廣的胸懷,就不會因為急於追求,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憊;不會因為急於否定他人,導致兩敗俱傷;不會急於攻於心計,而把自己變得世俗平庸。
當生命有了一定的寬度,自然會像大江大河一樣,不去和坎井計較水的清濁。當生命有了一定的高度,自然會像雷霆一樣,不會和青蛙之流比試聲音高低。而心靈的高度和寬度,卻是在捨棄心中的執念時,自然昇華,自然得到的。
(據《郁離子‧韓垣干齊王》)@*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