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時分】史上最帥戰機:F14雄貓戰機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1年03月26日訊】大家好,今天我要介紹我心目中最帥的戰機F14 TOMCAT,雄貓。

F14外觀上看,機頭部分略微下傾,有兩台碩大的發動機,進氣道採用了當時流行的「斜切矩形進氣口」,還有雙尾翼,最著名的特點是,可變後掠翼,機翼的後掠角度可以變化,在低速飛行時可以張開機翼提供更穩定的升力,在高速飛行時收起機翼減小阻力。可以說是飛機中的變形金剛。

每一款飛機給人感覺都不一樣,F22、F35給人很強的現代感,F16則是小巧優雅,而F14的外形線條硬朗,很有男人味,看上去就有美國西部牛仔的那種狂野陽剛。

正是如此陽剛彪悍的外形,使得F14一出世就深得軍迷的喜歡,甚至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大放異彩。日本動漫超時空堡壘裡的變形戰鬥機VF-1,那正是以F14為原型的,而在湯姆克魯斯主演的電影《壯志凌雲》,阿湯哥開著F14帥氣無敵。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聊一聊F14。

世界第一款第四代飛機

F14是世界上第一款第四代飛機,美國格魯曼公司設計的,格魯曼公司很有意思,他們的老總可能很喜歡貓科動物,所有的戰鬥機大多都是以「貓科動物」來命名,比如:F4F-Wildcat-野貓、F6F-Hellcat-地獄貓、F8F-Bearcat-熊貓、F7F-Tigercat-虎貓。「雄貓」是F-14的英文綽號「Tomcat」的翻譯。他可能是貓和老鼠忠實的觀眾。

F14是1970年試飛,1974年服役,用以取代F-4鬼怪式戰機。開始時負責美國航空母艦打擊群的防衛,但是F14的性能即使在今天也絲毫不落後。F14有這麼幾大特點。

強大的雷達

強大的雷達,我們看F14的機頭比較大,正是為了給雷達提供空間,F14裝備了七十年代唯一一款具備實用化多目標攻擊能力的AN/AWG-9多普勒脈衝雷達,AN/AWG-9和AN/APG-71是同一款雷達,只不過前者是模擬計算機(Analog computer),後者是數字計算機。

APG-71能夠同時追蹤24個目標,並且同時攻擊6個目標。能夠偵測到200公里外的米格戰機,正是因為F14強大的雷達,甚至相傳後來伊朗空軍拿F14當預警機用。對,你沒聽錯,伊朗空軍是除了美國外唯一裝備F14的國家。伊朗空軍的F14我們一會兒再說。

F14裝備了當時射程最遠的遠程導彈AIM-54鳳凰,鳳凰是全世界第一種主動雷達導引的空對空導彈,只曾配掛在美國的F-14戰鬥機上,美國其它飛機都不能裝備。第一批量產的AIM-54A在1973年交付美國海軍操作,在1973年6月的射擊演習中擊落了203公里外的火蜂無人靶機,創下當時最遠擊落的紀錄。

大約有2,500枚A型導彈進入服役。長達四米,重量高達460公斤,其中AIM-54的彈頭重達60公斤,這是所有空對空導彈中最重的紀錄,可輕易以單枚導彈擊落大型機。之所以鳳凰導彈威力這麼大、航程這麼遠,是因為鳳凰設計之初是為了對付蘇聯的遠程轟炸機圖4。

鳳凰導彈強到什麼程度呢?後來伊朗空軍的F14空戰的時候都不願使用鳳凰,因為太寶貴了,要留著對付敵人的重型轟炸機。

鳳凰導彈搭配F14雄貓,這是整個七八十年代最佳空戰組合,鳳凰離不開F14,F14也離不開鳳凰。主要是因為鳳凰導彈在射程前半段要依靠F14的雷達進行導引。

短時間6枚導彈攻擊6個不同目標

F-14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在短時間之內以6枚導彈攻擊6個不同目標,美軍一共進行了兩次這樣的測試,當時一架F14在38秒連續發射6枚導彈,直接擊中3架,通過有效破壞距離一架,導彈故障錯過一架,最外側的一架靶機的訊號放大器出現故障,不算在測試範圍內。海軍公布的命中率是80%。

在1980年代兩伊戰爭中,伊朗曾大量使用鳳凰飛彈擊落伊拉克飛機,根據不完整統計,兩伊戰爭期間鳳凰飛彈可能締造了62次擊落紀錄。

優異的氣動布局

F14的第三大特點就是優異的氣動布局。F-14機身是三胴機體結構,除了駕駛艙是一個艙體,兩個引擎分別屬於自己的獨立艙體內,與駕駛艙有幾英尺的距離,在駕駛艙的後端,形成一個扁平狀的機身使得兩個引擎相連,這段機身同時容納了油箱、電子、飛控系統,及可變後掠翼的機械結構。這個設計非常巧妙。這種氣動布局與引擎噴嘴緊密靠近,有較低的氣動阻力,而扁平的機身也成了機翼以外的升力體,帶來額外的升力,降低了翼負荷,大大提升了轉向能力。

另外F14最主要的特徵是可變後掠翼,由機載設備根據飛行狀態自動計算,自動調節,最大變化速度為7°/秒。也可以由駕駛員手動調節。停放時後掠角最大可達75°以減少占用面積。

相比F14的自動化,蘇聯的蘇24也採用了可變後掠翼,但是不僅要飛行員手動調節,而且只能調節幾個角度。由計算機根據飛機飛行狀況算出來的後掠角度要比人工判斷來的精準及時得多,從這個角度來說,蘇24雖然採用了後掠翼的設計,但是人工調節使得蘇24的後掠翼形同虛設,最大的作用是在起飛是打開後掠翼,提供更多升力罷了。

標誌性的可變後掠翼為雄貓帶來了優異的格鬥性能,還有著傲視群雄的升力係數。F-14A在發動機推力並不出眾的情況下擁有無與倫比的低速穩定盤旋性能和全包線的瞬間盤旋性能。所以在空戰狗鬥中,F14不輸給任何一款戰機,所謂狗鬥就是dog fight,就是近距離纏鬥的意思。

F-14是一款專門為空戰誕生的戰鬥機,F-14有8個武器外掛點,其中4個位於機身下,另外每個機翼下擁有兩個外掛點。F-14在制空模式下最多攜帶6枚鳳凰導彈,或者攜帶6枚麻雀導彈加兩枚響尾蛇近程導彈。其空對地武器包括「石眼」炸彈和各型CBU集束炸彈,可以執行護航和奪取制空權的任務。這樣的性能哪怕拿到今天也毫不遜色。

F14缺點就是發動機

要說F14有什麼缺點,那就是發動機,F14前期型號裝配的是兩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9,490公斤。從1986年起採用F110發動機,單台加力推力12,700公斤,發動機重量為1,996公斤,推重比達到6.36。這在當時算得上是超強心臟了。

F14的戰績

這個時候的F14已經可以說是天下無敵了,我們來看看F14的戰績。美國戰機F15的戰績主要是以色列人創造的,而F14的戰績主要則是伊朗人創造的。在伊朗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巴列維國王和美國關係不錯,在70年代引入了F14,但是因為伊斯蘭革命的原因,只有79架F14和284枚鳳凰導彈交付伊朗而這些F14在兩伊戰爭期間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時雖然伊拉克空軍在戰機數量上一度占據了六比一的優勢,但伊拉克主要裝備的蘇聯的米格21、米格23,蘇制戰機落後的雷達和航電真是一語難盡。1980年,F14擊落了1架伊拉克空軍的米24直升機,首開紀錄。但由於美國中斷了武器供應,因此,伊朗人每一個中隊,都有兩架F14備用,同時也有兩架F14作為存貨提供零部件。

在戰爭開始階段,F14只是擔任高空預警機,用自己的遠程雷達發現可疑目標,呼叫友軍的F-4與F-5戰機趕往交戰。後來更多地參與空戰,特別是鳳凰遠程導彈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經常在200公里外擊落伊拉克的米格戰機,後來薩達姆沒有辦法,從法國進口了幻象戰機想要對抗F14,結果也不是F14的對手,在多次空戰中幻象據悉被擊落33架。

F14不僅能應對戰鬥機,對付伊拉克的遠程轟炸機也是毫不手軟。1988年,伊拉克當時引進了中國的轟6,使用轟6攻擊伊朗軍艦,然而F14很快用鳳凰導彈將轟6D擊落!不僅如此,伊拉克更為先進的圖22轟炸機也被F14多次攔截,共有4架被擊落。

曾令伊拉克飛行員「談貓色變」

F14的出現一度令伊拉克飛行員「談貓色變」,以至於一收到雄貓戰鬥機的AWG-9雷達信號,不管在執行什麼任務,都立刻四散逃命。據說,兩伊戰爭期間,F14擊落的敵機高達160架。而自己的F14只是損失了8架,其中空戰損失6架。而留在伊朗的這批雄貓戰機也被軍迷稱之為波斯貓。

伊朗也誕生了一位擊落11架敵機的王牌飛行員,賈利勒‧讚迪。在讚迪的戰績中包括了當時伊拉克空軍的4架米格23s、2架蘇22s、2架米格21s以及3架法國達索公司的幻影F1戰機。

而在兩次和利比亞錫德拉灣的衝突中,美軍的F14也小試牛刀,取得了4:0的戰績。1981年8月18日,兩架F14欄截兩架利比亞的蘇製Su-22攻擊機,利比亞飛行員不理美國飛行員的警告竟然首先開火。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還是井底之蛙沒見識,真覺得Su-22能打過F14嗎?

利比亞的蘇22發射了一枚K-13短程空對空導彈,F14成功避開後順勢向另一架Su-22發射了一枚響尾蛇導彈,啪,一擊致命;與此同時,另一架F14也以響尾蛇導彈將首先開火的Su-22擊落。

蘇聯解體 F14停產

1979年,最初的主要生產型F-14A已交付美國海軍342架,另有80架賣給了伊朗空軍。美國空軍這個時候已經在研發最新型的超級雄貓戰機了,但是蘇聯解體了,冷戰結束了,美國在空戰領域失去了競爭對手,而美國海軍預算也大幅度減少,F14功能相對單一,是較為純粹的格鬥型空優戰機,再加上F14的維護價格實在太貴了,所以在海軍新軍機的競爭中,F14超級雄貓輸給了F/A-18超級大黃蜂。

而當時的美國國防部長切尼不僅停產了F14,而且撤掉了F14的生產線,這就意味著F14連未來逐步升級的可能都沒有了,必然離開歷史舞台。2006年9月,美國海軍航空兵第31中隊的F14進行最後一次飛行,之後F14正式退役。

在我眼裡,F14不僅是顏值最高,它也是第四代飛機中最佳艦載機,F14的機動性在所有四代機裡是最好的,早期受限於引擎推力不足,但是在後期改用F110後動力也得到加強,在戰場上是不輸給F15的存在。非常可惜,美國海軍最後選擇了維護成本更低的超級大黃蜂,而不是超級雄貓,不然的話,我們現在還能看到F14在天上飛翔。

今天的節目就到這裡,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探索時分】節目組製作

(責任編輯:李紅)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