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美國大選 政壇過山車 出口難覓

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Salena Zito撰文/余欣然編譯

蔓越莓鎮,賓夕法尼亞州 —— 下個月總統選舉投票給誰,他毫無頭緒。

2016年,這位36歲的共和黨保守派成員對唐納德‧川普總統的言行反感至極,一氣之下將票投給了希拉里‧克林頓。此後,儘管他極不情願地認可川普的累累政績,卻也逐漸改變心意,打算2020年將選票投給他。然而,每當總統發表一些對他來說令人髮指的言論,他又望而卻步。

「我只希望混亂的局面早日結束」,他一臉沮喪地說。「這就是我的投票意向:再無紛爭。」

這位鄉鎮選民,正如其他那些很可能決定此次大選結果的選民一樣,目前都傾向於選擇喬‧拜登。他並非個例。

許多下個月即將投票的選民相信,如果拜登當選,所有的打砸搶、混亂和社會動盪都將收斂,只因川普不再是總統。一些人甚至將這種想法與選票緊緊掛鉤。那些憤怒的選民和每一個對此邏輯煽風點火的記者,都錯了。就像他們認為2016年的選舉全部圍繞川普一樣錯得離譜。它從來就不是。

保守派民粹主義聯盟將川普送上總統寶座,但他並非該組織結盟的起因,而是其結果。選民經歷了數十年對兩個政黨、國家機構、政府及文化的強烈不滿,他們是為自己和社區投票,而不是兩黨陣營。上次選舉的意義絕非是否投票給川普這麼簡單。

很多聰明人也一直漏掉這個細微但極其重要的差別。

如果反川普人士,或報導他的記者們能夠花點時間傾聽選民的心聲,而不是亂開他們的玩笑,將其歸類為異端份子、種族主義者、蠢貨或其它什麼流行詞彙,就能明白這一點。

我指的不是像傘兵一樣從天而降,來那麼一天到飯店吃吃喝喝,美其名曰增進社區交流。切身體驗一下他們的生活,到社區大街上走走,看看政府是如何管理失敗或將他們完全遺忘的。在鎮上住兩三天,跟大家一起上教堂,一起上班,看他們怎樣教孩子們打棒球。

站在他們行走的土地上,真誠地對視他們的眼睛,或許你就能找到一絲同感心。不要局限在你自己的泡泡中遠遠觀望。

至於拜登,儘管他信誓旦旦要將這個國家凝聚一心,對民主黨有一丁點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把自己的黨派團結在一起都相當吃力,更遑論整個國家。

極左派勢必推行環保法案、消減警察預算或深度重組警局、大學免費、時薪15美元的最低工資、「全民醫保」、改革教育系統、把極端課程例如「1619年項目」納入教材。

他們會將這些理念充斥社交媒體、大街小巷和華盛頓,直到其心滿意足。那不是威脅,而是現實。拜登並非他們鍾意的候選人,但卻是阻止川普的手段。如果拜登當選,他們必然要求回報。

溫和派民主黨人、獨立人士、鄉鎮共和黨人可能會將拜登送入白宮,但並不會為了滿足左派勢力而推行翻天覆地的政治改革,或改革所賴以實施的高稅收策略。他們不會上街遊行,但會默不做聲地撤離這個當初他們決定加入的聯盟。結果是,2022年中期選舉勢必出現瞬間易幟,倒向共和黨候選人的局面。再次延續自2006年以來我們所見證的,左右瘋狂搖擺的選舉潮。

簡單講,這場政壇過山車之旅,近期內看不到任何出口。

每隔兩年我們透過選票向華盛頓傳遞心聲,但華府一次次解讀失誤。新聞界、悶在氣泡裡運轉的政府、好萊塢、體育界和國家機構全都難辭其咎。

高層會議缺乏種族和文化多樣性才是問題根源。那些在普通大學受過教育、每週參加各自宗教信仰活動、擁有槍枝或在政府項目所涉環境中成長的人們需要參與討論,在影響我們生活的決策議題上發聲。

可惜相反,與會者大多是常青藤大學畢業生中的佼佼者。他們沒有普通人生活的經歷,亦或有過,卻早已拋之腦後。

人們感到被忽略。他們覺得一切不過是精英階層之間的遊戲,挑選著贏家或輸家。選舉折射出車禍般的混亂,結果是,大眾被震得頭暈眼花。

拜登團隊試圖將他描繪成癒合國家傷口的奴隸。無論誰在選舉中勝出,無論誰在就職典禮上宣誓,我們的國家仍舊處在酗酒狂歡的迷亂與茫然之中。

原文No Matter Who Wins, There Is No Exit From the Roller Coaster Anytime Soon刊登於英文《大紀元時報》。

作者簡介:

Salena Zito擔任國家政治記者,有長期、成功的事業。自1992年以來,她採訪了每位美國總統和副總統,以及華盛頓的最高領導人,包括國務卿、眾議院議長和美國中央司令部將軍。不過,她的熱情是採訪全美成千上萬的人。她在49個州的路上行走,通過失傳的實地新聞採訪接觸普通男女。

本文所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並不一定反映《大紀元時報》的觀點。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李敏)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