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揭骨刺7大成因 緩解疼痛一大要訣

文/一僧(新西蘭九生圓中醫師)

骨刺很難根治,無論透過中醫、西醫治療或者手術切除,它都會反覆發作,讓患者痛苦不堪。長骨刺有哪些原因?為什麼會疼痛?哪些部位好發?筆者從中醫角度談引發疼痛的元凶、骨刺的預防與緩解疼痛方法。

骨刺的7大原因

骨刺也稱為骨疣、骨贅,正規醫學名詞是骨質增生。通常出現在關節邊緣, X光片上看起來像尖尖的刺,民間就叫它為骨刺。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長骨刺並不會感到疼痛,往往是照X光片子後,才發現有骨刺。

骨刺是怎麼形成的?根據西醫的說法,關節面軟骨經受磨損、破壞,促使骨質發生不正常修補、硬化和增生;如果壓迫到神經,就會產生疼痛,例如坐骨神經痛、退化性膝關節炎、腳跟痛、頸椎病痛。

骨刺是關節面軟骨經受磨損,促使骨質發生不正常修補、硬化和增生。(Shutterstock/大紀元製圖)

中醫認為,骨質增生只是一個表像,疼痛的根本原因是關節局部氣血運行不順暢。

下列7種原因易長骨刺:

1. 局部長期受壓

足跟部和腰部因為長期受壓,是骨質增生的好發部位。

足跟部承擔全身的重量,是最常見長骨刺的地方,長期站立的人是最高危險群。腰部也容易出現骨疣,因為腰椎承受上半身的壓力,還要負責前俯後仰、左右旋轉的動作,容易受到磨損。

2. 長時間姿勢不良

骨刺也常見於頸椎病患,多數由於長期從事伏案工作、看手機或打電動遊戲,頸椎在數小時內維持同樣姿勢不動,肌肉、韌帶長期緊繃,局部血管受壓以致血液循環不良。

3. 腎虛體弱

中醫講「腎主骨」,老人家腎氣漸衰,腎的力量不夠時,骨質沒有後盾,新陳代謝乏力,因此容易長骨疣。

4. 長期超負荷的體力勞動

這些人的關節長時間受壓,容易磨損而產生骨刺。

5. 藥物服用不當

盲目過度補鈣,易誘發骨質增生。有些藥物損害肝、腎,長期也會引發骨疣。

6. 寒濕濁氣在局部瘀阻

體內寒濕濁氣重的人,容易在局部瘀阻,導致血液循環不佳,成了骨刺常客。

7. 遭受外傷後,沒及時接受有效治療

這種傷患會因身體不平衡的應力造成局部血液循環差,從而引起骨質增生。

有些案例不止是單一原因,而是多種原因造成的,這時必須從多方面來預防和治療。

4個骨刺好發部位 多方治療改善氣血運行

「一定要開刀嗎?」這是發生疼痛患者最關心的事。「沒有其他緩解疼痛的方法嗎?」

前面提到,骨刺只是表象,氣血不暢通才是疼痛的元凶。祛除骨刺只能治標,中醫治病強調標本兼治,同時會從改善氣血循環著手,以俾能真正幫助患者緩解疼痛。

腳跟、頸椎、腰部和腿部是骨刺好發部位,筆者將提供多帖療方。再者,中醫強調辯證,會根據效果和時間,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而異,取用和搭配這些暢通氣血的療方。

腳跟痛的療方

腳跟好發骨刺,平時要多壓腿、踢腿、蹬腿,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Shutterstock)

● 內服中藥:芍藥甘草湯是不錯的方劑,每日服用一劑,15劑為一療程,堅持3~4個療程。藥方:赤芍、白芍各30克,炙甘草6克,骨碎補30克,威靈仙10克。根據病情可加葛根、丹參。

● 外洗方:將30克的威靈仙,浸泡於500ml的食用醋,7天後,加入生薑湯(製法: 5~10克生薑加一升水烹煮),調至適當溫度,每天泡腳10分鐘,最好在上午;持續3個月以上。

● 內服搭配外治:將木瓜、桑寄生泡入酒中,少量服用,並用於塗擦患處,同時配合局部按摩。

五加皮泡酒(刺五加酒),用法同上。

● 鍛鍊身體:多壓腿、踢腿、蹬腿,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要練到兩條腿發熱、發燙才睡覺,堅持鍛鍊3個月。切記不要怕痛,怕痛會痛一輩子,而不怕痛只會痛一時。(推薦閱讀:腳跟痛是「足底筋膜炎」?7個動作改善)

● 穴位按摩:按摩絕骨穴(懸鐘穴,位於足外踝上三寸處),直到局部發熱才有效果。

頸椎痛的療方

● 內服中藥:白芍60克,炙甘草30克,葛根60克。煮水當茶飲,10天為一個療程。這三味藥是歷代前賢總結的精華,基本上通治所有頸椎僵硬、拘緊,是放鬆頸部經脈的特效藥。

● 內服搭配外治:葛根是放鬆頸部肌肉的專用藥。藥酒木瓜、桑寄生加葛根泡酒,少量服用,搭配外擦患處,並配合局部按摩。

五加皮加葛根泡酒,用法同上。

● 穴位按摩:上班族每小時按壓後溪穴一次,手按壓在圓滑的桌緣上,有酸脹的感覺,同時閉目養神。該穴在手小指的邊緣,掌指關節靠近手掌的凹陷處。若是右側頸部疼痛,按左手的穴位;左側頸部疼痛,則按右手的穴位;雙側頸部都痛,就按雙手的穴位。(推薦閱讀:頸椎不好百病生!常做2個動作 遠離頸椎病)

按摩後溪穴,能緩解骨刺等原因引起的頸椎病痛。(大紀元)

此外,經常按壓風池穴,能有效緩解頸椎病引起的頭痛。

需要補充的是,臨床上的頸椎病多半不是骨質增生,既使長了骨刺,也不是疼痛的主因;最常見的是肌肉(斜方肌等)長期處於不良體位,或者頸部的慢性勞損,造成氣血循環不暢,氣滯血瘀而引發頸肩疼痛,嚴重時,可導致頭暈、頭痛、噁心、嘔吐。

腰痛、腿痛的療方

介紹下面3個療方之前,筆者要提醒讀者:中醫服藥須經過辯證,相對較為複雜,比較穩妥的作法是找合格的中醫大夫診治、開方,尤其是第二個療方,蟲類藥具有小毒,不要隨意自行使用。

● 溫補肝腎的骨質增生湯:熟地45克,鹿銜草30克,骨碎補30克,雞血藤30克,淫羊藿15克,肉巫蓉15克,萊菔子6克,以水煎煮。這些藥草可反覆煮三次,混勻分兩天服用,以飯前為佳;16天為一個療程。

● 祛寒濕的蠲痛丸:麝香7.5克(可用白芷8克、石菖蒲6克或威靈仙6克代替),生草烏155克,土鼈蟲93克、地龍150克,黑豆24克,製成糊丸,每日一次以溫水服用,每次1.5克為宜。

● 外洗方:伸筋草12克,秦艽9克,紅花9克,土鼈蟲9克,路路通9克、桑枝和桂枝各9克,川草和烏各9克,五加皮12克,骨碎補9克,乳香12克,沒藥12克,煮沸20分鐘,過濾藥液,然後浸洗疼痛部位。每日一次,每次20分鐘,7次為一個療程。浸洗後留意避免受到風寒。

以上3個療方對頸椎疼痛同樣有效。

腰酸、腿痛常同時出現,由於腰部、膝關節與腎的關係密切,所以老年人容易發生。腰椎的骨質增生也常見於老年人,但是,它不一定會引起腰腿痛,而腰腿痛也不一定是骨刺,主要是腰部受傷、過度勞累或寒濕過重等所導致。

緩解疼痛,除了上述的中藥療法和穴位按摩,熱敷、理療、鍼灸、火罐、艾灸、拉筋運動都有幫助。

杜絕氣血不通 歸正生活習性

臨床發現,凡是講毛病難治,特別是慢性病,絕大多數都是生活習性所引起。拿骨刺來說,反覆發作的原因,在於當事人並未歸正生活習性。

治病必求於本,因此,平日應做好自我保健,例如防止局部承受過久、過重的壓力;不要長時間處於不正確姿勢;做好保暖、防寒、防濕;遭遇外傷,要及時治療。以下是好發部位的具體對策:

腳跟痛:

1. 長期站立或負重行走者:一定要注意休息,時不時坐下來放鬆一下腳跟。

2. 體重超標者:務必找出導致肥胖的原因,設法減重,否則長期過度負重,對腰、膝、足後跟造成壓力,難以擺脫骨刺的威脅。

頸椎痛:

長期維持固定姿勢寫作或低頭做事、打電動遊戲,骨刺喜歡找上門。建議每小時喝一口中藥處方泡的藥茶,並做頸部保健操以放鬆肌肉。

最後,筆者要提醒患者:發生疼痛時,應設法讓氣血暢通,個人鍛鍊身體是必不可少的。骨刺就像機器上的銹斑,你不運動除掉它,它就堵在那裡,身體機能無法正常運轉。

瀏覽大紀元健康1+1頻道,了解更多健康知識!

(轉自大紀元/責任編輯:張信燕)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