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當局發萬字文件再提房地產稅立法的隱情

作者: 文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5月20日訊】北京當局5月18日發布逾萬字的一份文件,其中提及推進房地產稅立法。這背後是政府財政收入大幅下滑的無奈,但各界認為在房屋70年產權的情況下,再徵收房地產稅不合理也不合法。

5月18日,北京當局授權官媒《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全文逾萬字,囊括了九大部分。其中最令市場關注的是財稅方面的表述,此次《意見》著重提了三個稅種改革:研究將部分品目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建立和完善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人所得稅制度,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

與老百姓房子密切相關的房地產稅早已列入當局立法計畫中。目前,該法由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會同財政部還在研究起草中。由於事關老百姓切身利益,「穩妥推進房地產稅立法」是官方近些年的慣常提法。

官方財稅法專家表示,房地產稅立法較為複雜,需要考慮社會共識、納稅人承受能力等多種因素擇時推出。房地產稅如果開徵,將被定為地方政府的稅種。作為中央稅種的消費稅部分稅目征管後移,在對存量部分核定基數後,增量收入也被國務院明確原則上歸屬地方政府。

除了稅制改革外,當前中國財稅體制改革中最難的是中央與地方財政體制改革。長期以來,中央政府上收財權、下放事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愈發突出。地方政府通過融資平臺公司等舉借政府債務,也存在舉債缺乏規模控制、融資成本高企、債務收支未納入預算、風險防控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武漢肺炎疫情肆虐令經濟陷入停擺,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危機,經濟正面臨著需求端和供給端的雙重困境,在一季度GDP同比增長為負值之後,中國二季度的經濟情況更令各界關注。

中國財政部發布的數據顯示,1-3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5,984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下降14.3%。其中,全國稅收收入39,029億元,同比下降16.4%;非稅收入6,955億元,增長0.1%。

而近年來地方政府財政赤字愈發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前十個月,只有上海市的財政收支略有盈餘,其餘各省市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赤字。其中,河南、四川兩省的赤字更是突破了5,000億元。2020年一季度,中國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到2.5萬億元,同比下降12.3%。

長期以來,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是土地出讓金。根據上海易居研究院的一份報告顯示,土地出讓金佔2019年地方財政收入的41.8%,較2015年的比重增長了近一半。

儘管北京當局頻頻提出房住不炒(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樓市定位,在中國經濟下行、財政捉襟見肘的驅使下,地方政府近年來仍然依靠賣地填補財政短缺。

據《自由亞洲》電臺報導,華盛頓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認為,房地產稅早在幾年前就被列入了立法計畫,但遲遲沒有進展。當局近期之所以重提這項立法工作,是因為地方政府赤字已經幾近失控了。「這是因為政府沒錢了。中國房地產業按理說根本不存在稅基。比如你收物業稅的前提是什麼?前提是這個物業是有主的。那麼中國房地產的主人是誰?人們持有的房產證不是永久性的,只有幾十年的產權。」

李恆青表示,與美國相比,中國財政支出不透明,納稅人常常被蒙在鼓裡,這難免會引發他們的質疑和反感。「政府為什麼遲遲不開徵房地產稅呢?因為它怕反彈太強烈。政府下不定決心,因為如果它收得太急,大家就抗稅了。抗稅了以後,如果它再收不上來,政府就失去權威了。」

(轉自看中國/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