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20年03月07日訊】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現存於,北京故宮,這幅畫從明清開始,就有許多畫家,喜歡仿作,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了很多精彩版本,包括宋、明、清,現正於故宮的南部院區展出,其中最精彩的,是乾隆年間完成的,清院本,我們來看一下。
台灣的國立故宮博物院約有 70 萬件的文物,列為「國寶」等級的約有 400 件,〈清明上河圖〉人氣居高不下,這次首次在故宮南院展出宋、明、清的三件畫作。
其中,最受矚目的是在乾隆年間完成的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全卷以西方透視畫法完成。
台灣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 朱龍興:「這邊是比較大的,這邊是比較小的,把這個線條做一個延伸,可以找到單消點的存在。」「唐宋的繪畫裡面,雖然知道用斜線去帶出空間的存在,可是你可以發現,這兩條線,如果把它延伸出去的話,會出現近小遠大。」
此次也展出了宋朝張擇端的〈清明易簡圖〉與明朝畫家仇英的〈清明上河圖〉。
台灣故宮南院助理研究員 朱龍興:「張擇端畫的河基本上,還是一條河貫穿全部。如果我們去看明代仿仇英的版本,你會發現,那個河道是縱橫交錯,他也可以看到明代實際生活的場景。」
「這個是喇叭,這個是銅角。他並不是單純把一個類似喇叭狀的東西畫出來而已。你看他的銅角就真的有顧慮到,銅角尾端是一個圓筒狀的造型。 」
畫中的人物最大僅有3公分大,而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唯一的一棟西方建築,也代表了清朝初年對異文化的兼容並蓄。
被稱為傳世神品的〈清明上河圖〉吸引不少民眾前來觀賞,該次特展將在故宮南院展出至4月26日。
新唐人記者謝心欣台灣嘉義採訪報導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20/03/07/a102794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