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被邊沿化、雪藏的中華五千年正統文明
華人在描述中華傳統文化時,最常用的一個詞是「博大精深」,說者都會為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而自豪。與此同時,也沒有人能否認的是,中華五千年正統文明、傳統文化已經在當今社會中被徹底邊沿化。
當華人在醉心於稱頌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時候,中國的中小學課程中,除了被閹割的漢語課程之外,已經基本沒有這個文明的痕跡。易經被稱為眾經之首、大道之源,但是在《知乎》申請專欄的內容方向要求中,卻明確提出,不接受申請的方向: 包括但不限於涉及……與主流科學觀點相悖(如養生、風水、星座、易經、八卦、命理、起名)等內容。
這百多年來中國的知識層,面對西方近乎完備的哲學、邏輯學、數學、科技體系,從早期的「洋為用中為體」,略為抵抗了一下之後,就進入了全盤接受的狀態。在與這個體系的比較中,對於中華傳統文化的理解一直處於一種困惑迷茫的狀態中,一系列關於中華古文明的迷思、爭論延續百年:
1. 中國古代有邏輯學嗎?
2. 漢語有語法嗎?
3. 漢字是一種初級文字,還是一種高級文字?
4. 為什麼漢字與其它文字都不同,卻有最強的生命力?
5. 周易等陰陽五行理論是迷信、玄學還是科學?
6. 大一統的認知還有價值嗎?與分析方法之間有什麼關係?
7. 中國古代為什麼沒有發展出系統的定量分析理論?
8. 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發展起來?
9. 中華傳統文化是一個開放的文化還是一個封閉的文化?
10. 中醫理論科學嗎?
11. 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還有價值嗎?
12. 中國古代對人、生命、物質、宇宙認知的價值何在?
…… ……
從當今社會占據支配地位的思維方法和觀點來看,西方規則森嚴、體系完備的思維邏輯、語言、藝術、科學和技術,這些文明的承載實體、核心、花朵,在中國從古到今,幾乎是一片空白。
說自己的文化博大精深,卻自認自己的思維體系中沒有邏輯學;說自己的語言傳承數千載,卻自認漢語(國語)沒有語法;說自己的文明高度發達,卻沒有高度發達的科技。思維不依據系統的邏輯學,怎麼可能產生深邃的思想,沒有深邃的思想怎麼會有燦爛的文化。語言沒有語法,必然是原始初級語言。沒有科技,如何實現對這個世界的深刻洞察力。原始初級文字、沒有思想的文化、對這個世界沒有了解與認識,怎麼能發展、承載一個悠久、輝煌、發達的文明。
這些基本問題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中華傳統思想、文化只能越來越被邊沿化,被塵封、封印,這個文明、這種文化中最本質、核心的內容,只能被遺棄,一個被抽去內核的文化,剩下的只能是一些傳統生活習俗。這樣一個歷經數十個朝代更替,而一直被繼承延續的文化、文明,就有完全中斷傳承的危險。
近代科技在過去的兩三百年間,不僅擴展到了地球的所有角落,也深入到了人類生活的所有方面,但是近代科學本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局部的理性和全局的非理性也在這種深入擴展中暴露無遺。藉助於近代科學的理論和技術手段,建立了各種各樣複雜的體系、系統,機電系統、經濟系統、網絡信息系統、各種產業體系、各種技術系統等等。建立在近代科學基礎上的技術已經極大改變了我們生活的世界,但是我們對這種改變的長遠和全面影響卻所知甚少。
我們現在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我們生存的世界,並不是能夠改變一點不計其餘的離散世界,她是一個極其精密、複雜、結構嚴整的體系,我們只知一小部分,就貿然改變世界的方式正在積累著越來越多的危險。使用只能理解簡單、線性和局部問題的理論來指導對一個複雜、非線性對象的全面改變,我們不知道什麼時候會飛來一隻黑天鵝。
環境危害的日益嚴重、抗生素的失效、核武的威脅、經濟的全球化與區域文化的衝突、一些瘟疫的爆發危險、AI和機器人等技術發展帶來的潛在威脅、人類道德的崩潰,如此等等,危機在一點一點積累,逐日增加,不可預測的突然爆發風險似乎越來越大。
當人們把源自於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當作唯一的思維邏輯、當人們把近代科學當作唯一的科學學說、當人們把支撐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思維方式斥為迷信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應當反思一下,一種特定的方式思維、思想方法或邏輯學是不是存在視野問題,是不是他們會聚焦於世界的某個局部,而排除了其它部分。
在當今的學術語境中,人類認知的視野這種問題應當屬於哲學討論的範疇。但是在哲學教科書中,開宗明義的都會說,哲學討論的是一般認識問題、是一般的思維方法,如此等等,意指涵蓋了一切問題。源於亞氏的邏輯學體系也不認為,除其自身之外還存在其它什麼系統的邏輯思維方法。因此前一兩個世紀「西學東漸」之初,當不能在中華傳統的思想體系中找到亞氏邏輯學的對應之後,「中國古代有邏輯,但是沒有邏輯學,沒有系統的思維邏輯體系」就成了自晚清以來,王國維等一代大儒不得不接受的痛楚。
從對「科學」這個術語的定義和一般含義的討論中,我們知道科學一定是有特定視野的。近些年認知科學把哲學、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計算機科學和神經科學等作為不同的認知維度,實際上已經暗含了一個假設,在這些學科基礎上的人類認知是有特定視野的。包含有不同前提的哲學、邏輯學和各門相關科學構成的認知體系,也必然受到這些學科的前提的約束。
當今世界,創新是一個非常流行的術語,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等等,涉及到了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創新變成了一個主流的觀念、意識。人類的任何創新都植根於人類的思維方式,從最基本的觀念、意識、概念,到各種語言、文字、學說、理論,構成了創新的基本約束。而當代創新的主要途徑是跨學科、多學科的融合,以突破近代學術體系中的分科而治學的約束。
當人們用這種創新觀念意識來審視中華傳統文化、文明的時候,卻吃驚地發現,中華傳統文化的思想核心本身就是大一統的,並沒有採用分科而治學的方式,因此當今創新的核心問題已經被圓滿解決。中華傳統文化中,一貫如一的對人性淳真、道德高尚、修身養性的推崇正是當今社會所缺少的。而正確理解、認識中華五千年正統文明所蘊含的並經過漫長時間考驗的,且與當今社會大相逕庭的觀念、意識、理論、思維方法,無疑是最大和最有價值的創新。
在可考證的五千年人類文明史中,唯一傳承未曾中斷的是中華文明。而這樣一個有著最為頑強生命力的文明,一定有著最深刻的思想內核。在這五千年文明的發展歷程中,在這個內核之上積累的海量文化瑰寶也必有其不可估量的價值。#(待續)
──轉自《大紀元》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