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戴電子手銬?一項驚人計劃席捲大陸校園

Facebook

【新唐人2019年03月21日訊】中共的監控行動已延伸至校園。美媒調查發現,一款比「天眼」監控還恐怖的智能手環,已在各地學校廣泛推行,而事件背後,可能是一場令人心驚的龐大監控計劃。中共藉此「電子手銬」大規模蒐集學生的日常生活數據,嚴重侵犯學生私隱。

3月初,廣東名校「廣雅中學」在網上公開招標,購買3500隻智能手環供學生佩戴,卻被外界發現與各省市監控毋須服刑的輕微犯事者所佩戴的智能手環如出一轍。

這款智能手環不但具有GPS定位監控、記錄學生心跳率和步行等功能,還會將所記錄數據上傳至學校的雲平台。校方此項舉措引起爭議,包括收集數據的必要性、安全性,更有嚴重侵犯學生私隱的問題。

自由亞洲電台調查發現,「廣雅中學」要求學生佩帶智慧手環僅是冰山一角,在北京、廣州及浙江等省市的小學、中學、職業高校及大學,都有要求學生佩戴智能手環的措施,供應商來自內地多間科技公司。

其中一間叫「銳捷」的科技公司,官網介紹使用智慧手環成功案例,包括有逾百年歷史的廣州市真光中學及河北省南宮市第一小學等。

而上述智慧手環在市面上,如「淘寶」等網路平台,亦有售賣,價格由200至1,000元人民幣。

不過,根據相關科技公司的網頁介紹,學校採購的智能手環配合內置感測器,以及在學校建設的網路基站,功能強大多倍,以應付「走班制度」。

譬如可準確監測學生出入校園情況,提供學生考勤統計,可記錄運動數據和睡眠數據離線緩存等,更可以進行課堂統計,監測及記錄學生的舉手次數、心跳頻率等信息,還會以秒速向校方發出警告。

但有不少學校利用相關數據,用作評分及賞罰,顯示並非單純統計。

比「天眼」監控更恐怖

網路工程師周曙光說,智能手環技術近年逾趨成熟,愈來愈多學校採用,透過手環紀錄學生定位、行走路線、心跳頻率和睡眠狀態,對學生進行24小時監控,並可根據該些數據,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全面還原,毫無私隱可言。

他說,利用手環對學生的監控,相對於攝像頭的天羅地網的監控和網路聊天紀錄的監控,是一個比「天眼」更高層面的監控。

校方能夠跟着手環的運動量,或者是心跳速度,或者是屋裡位置,還原出學生去了哪裡、爬了幾層樓、吃了什麼東西、做了甚什麼運動,它可能監控學生的身體狀況,甚至連學生在自己的卧室、床鋪、廁所的隱私,都可以監控到。

周曙光形容,對學生如此全面監控,比天網工程的人臉識別及「天眼」監控更恐怖。

他說,網路監控和天網工程的攝像頭監控、人臉識別監控,已經夠可怕的了,再加上對學生這種全面監控,實在是非常恐怖的事情,沒必要交出這麼多數據給學校或是給政府。

除了上述諸多功能,在杭州第十一中學,去年使用的「智慧課堂行為管理系統」,更以人臉識別技術分析學生課堂行為,如檢測到學生伏在枱上,即評定欠參與度,該系統供應商更是為新疆再教育營生產監控系統、備受國際關注的「海康威視」。

翻查中共教育部印發的文件,發現事件背後,可能是一場令人心驚的龐大監控計劃。

根據2017年中共國務院印發《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加快教育大數據建設與開放共享,即綜合利用雲平台、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構建「數字校園」及「智慧校園」,建設全面覆蓋的無線網路,包括在偏遠山區及農村學校。

另根據包括廣東省等教育廳發出的《中小學智慧教育建設指南》,提到利用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感測器等物品與校園聯繫。

還有科技公司向農村學校及留守兒童,免費派發智能手環。

根據教育部中央電化教育館去年印發的《中小學數字校園規範(試行)》解讀文件,提到有關「數字校園」及「智慧校園」,首批共有351個試點遍布各省中小學。

而有關數據經過分析和統計後,置入「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根據該流程圖表來看,不僅是學生與學校之間,還有供應商及其他用戶可以取得相關數據。

這不得不讓人質疑其背後目的。

人權觀察亞洲部資深研究員王松蓮分析說,學校要求學生使用智能手環的運作模式,與中共政府的管控思維一樣,令人憂慮監控魔爪伸延至校園。其實這樣的管制,已經違反人權的原理。在缺乏監管的情況下,大陸學生只好做砧板上的肉。

(記者李芸報導/責任編輯:李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