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2018年即將走入尾聲,在新的2019年裡,中國經濟前景是吉是凶?是福是險?先來看近期的官方數據。
美中貿易戰衝擊 中國經濟數據下滑
中共國家統計局指出,今年的GDP增長率,從前兩季度的6.8%、6.7%,下滑至第三季度的6.5%。
被認為是經濟先行指標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11月降至50.0,是自2016年7月以來新低,正好落在製造業擴張或衰退的分水嶺上。但中、小型企業的PMI分別降至49.1和49.2,陷入衰退。
11月份工業產值增長放緩至5.4%,是2016年初以來的最低水平。11月的消費零售額增長僅8.1%,創15年來最低。
類似數據還可以一直羅列下去。但總體可以看出,各類經濟數據普遍呈現一路下滑的走勢。
不過,經濟下滑的實際情況很可能遠高於此。因為,中共官方的經濟數據正在嚴重造假。
掩蓋經濟真相 中共GDP數據嚴重造假
中共官方的經濟數據不可盡信,眾所周知。然而,令人吃驚的是,官方數據造假的水分含量可能高得離譜。
官方稱,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率下行到6.5%,並預測全年GDP增長率為6.5%。
然而,人民大學教授、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日前在一場論壇上透露驚人內幕,他從官方一個非常重要機構的內部研究小組得知,今年的GDP實際增速到目前為止是1.67%;如果採用另外一種測算方法,則GDP增長是負值。
巧的是,向松祚給出的數據,與此前在民間流傳的幾項GDP測算數據相去不遠。
不僅GDP造假,勞工失業的數據也疑點重重。
官方稱,今年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93萬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3萬人,「就業形勢好於預期」。
然而,10月22日,「網易」刊出報導稱,受到貿易戰衝擊,今年上半年國內已有504萬家企業倒閉,失業人數超過200萬。
而中共農業農村部11月突然宣稱,中國目前有740萬人回到農村、「返鄉創業」,被質疑是當局對失業返鄉潮的美化說詞,反而自曝失業問題嚴重。
此外,近期中國各省相繼傳出徵才招工消息大量銳減,就連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等標誌性企業也紛紛減少徵才。
加上今年大學高校畢業生超過820萬人,創歷年新高。就業市場僧多粥少,實際就業情況,恐怕與當局數據相去甚遠。
這些數據,或許看來令人觸目驚心,但更令人憂慮甚切的是,官方已經下令,禁止公布部分重要經濟信息。
怕洩漏經濟實況 粵浙蘇三省不准發布PMI
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也是全國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包括騰訊、華為、中興、富士康等企業均雲集於此。但從11月起,國家統計局以「違反規定」為由,不准廣東省發布PMI數據。
由於廣東PMI自今年4月以來,便每況愈下,甚至跌破50的經濟榮枯分水嶺,或許因此招來當局禁令,避免對外洩漏經濟實情。
除了廣東,江蘇與浙江兩個製造業與貿易經濟大省,也被統計局下令不得私自發布PMI數據,更令外界擔憂中國製造業的經濟實況。
報導設限 企業撤離受刁難 「數據維穩」全面展開
中共為了「維穩」經濟數據,不僅對各省政府下禁令,媒體與企業亦受到限制。
今年9月,當局下達命令至各媒體,要求管控六項經濟話題的報導,包括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美中貿易戰的影響、顯示經濟放緩的數據、消費者信心下降、人民生活困難、物價上漲等。
不僅如此,貿易戰開打後,大批中外企業相繼撤離中國、轉移陣地避險。
但不少企業透露,「投資容易撤資難」。目前申請關廠撤離中國,不僅要遭到當局嚴厲查稅,「從開工第一天查到停工那一天」,而且整個申請程序曠日廢時,匯出資金也受到刁難、一再拖延,質疑當局是刻意藉此護盤外匯儲備數據與就業數據。
黨國造假 數據維穩 為了四項目的
顯而易見,從官方、媒體以至民間,中共正全面展開大規模的經濟數據造假、封鎖與維穩行動,其目的至少有四個:
1. 粉飾太平,避免恐慌加劇。當局有意通過媒體向國內外「報喜不報憂」,避免民間廣泛了解經濟困境,加劇恐慌情緒,進而加重經濟動盪局面。
2. 一言堂發言,掩護黨國造假。廣東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的經濟景氣也在全國經濟起到領航的指標作用。然而自5月起,受到美中貿易衝突氣氛加劇,產業開始受到衝擊,廣東的PMI也自此每況愈下,到8月還一度失守關鍵的50底線。
然而,同一時間內,中共官方公布的全國整體PMI數據,卻一路高於廣東省。國家經濟整體數據,居然長期優於全國領頭羊?這個「穿幫」現象引發外界強烈質疑,過去大半年來,官方數據已經摻入太多水分。
因此,官方下令廣東、江蘇、浙江不得擅自公布PMI,除了粉飾太平外,也是避免中央與地方數據對不上號,讓外界輕易看穿中共當局數據造假的伎倆。
3. 掩蓋經濟困頓,為美中貿易談判保留籌碼。美中貿易戰正進入關鍵談判階段,北京有意通過經濟數據的「報喜不報憂」,營造「中國經濟穩定」,避免讓中方在貿易談判落居下風,減少談判籌碼。
然而,美方近期發言,屢屢公開提及中國經濟相當不好,顯示美方依然擁有渠道,可以繞開官方宣傳口,掌握中國的經濟實況。
4. 數據維穩帶動社會維穩,保住黨國政權。中共深知,一旦中國經濟每況愈下,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將帶動中國經濟全面崩潰,社會動盪,勢必反過來動搖中共的黨國政權。所以,中共加強在數據信息、媒體輿論上的維穩管控,試圖壓制一切可能威脅其黨生存的「不安因子」。
2019展望悲觀 龐大債務構築金融風險
然而,當中共越是掩蓋經濟真相、越是編造經濟數據,越是意味著中國經濟已經危機深陷。
展望2019年,中國經濟,堪稱處處危機。
威脅最強大、甚至高於貿易戰的「未爆彈」,是巨額債務。
根據中共十一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慳透露,中國地方政府債務總額超過40萬億人民幣;而標準普爾全球評級(S&P Global Ratings)在10月發布報告稱,中國地方政府未申報的隱性債務,估計在人民幣30萬億元到40萬億元之間。
換句話說,光是地方政府欠下的債務,幾乎相當於中國去年一整年的GDP產值。設若出現大規模的債務違約,將直接重創銀行金融體系,可能觸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此外,企業債務也不容小覷。
據當局統計的保守數字,今年以來,大陸民企的債務違約金額已經增至674億人民幣,相當於去年一整年的4倍,實際金額可能高過於此。企業債務違約的與日俱增,也日益加重中國金融體系風險。
另外,股市與房市的快速崩跌,可能導致「脫實向虛」的經濟泡沫破裂。
向松祚指出,今年中國股市已有83檔股票市值跌破93%,1018檔股票跌破80%,2125檔股票跌幅約七成,還有3150檔股票腰斬,這等場景已經堪比1929年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至於中國房市,受到中國經濟下挫影響,包括萬科、碧桂園、恆大等地產集團今年銷售業績一路下滑;加上融資槓桿的債務壓力,甚至不得不推出「買一套送一套」或大幅打折等手法來促銷。
雪上加霜的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日前發布報告指出,明年中國房市基本面將面臨衰退,房屋銷售、投資、新屋開工等都將大幅下滑。這意味著,中國房市將面臨更嚴峻的泡沫化壓力。
然而,市調機構Dealogic警告,明年中國地產開發商的到期債務金額,高達人民幣3850億元。那麼,營收不佳的地產商,能否及時償還債務?會不會引發另一波大規模的債務違約與金融風險?引發諸多疑慮。
與此同時,中國家庭債務也日益沉重,特別是在經濟下滑、失業上升、收入減少的大環境下更為險峻。根據中共央行統計,個人住房貸款的債務金額達到24.97萬億人民幣。
一旦失業潮波及大量民眾,或者房價大跌導致民眾資產大貶,引發大規模的房貸違約潮,也很可能進一步壓垮房市,觸發金融與經濟崩跌。
別忘了,還有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出口貿易衰退、企業外移或倒閉、規模性失業、消費衰退以及產業結構性轉型失敗等因素,也都將為中國帶來規模難以估算的龐大風險與壓力。
故而,近日,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相繼下調對中國明年的經濟預測。不少政商名人與投資專家也相繼警告,倘若中方無法妥善貿易戰與債務問題,很可能在2019年引發中國版的金融海嘯。
不難預見,2019年中國經濟前景相當嚴峻,危機四伏。
倘若中共依然不顧中國百姓生活安危,一味封鎖信息、操控資訊、造假數據,加深經濟與市場的不透明度,不但無法達成維穩目的,還可能製造另一層人為的政治風險,加重中國社會與金融體系的負荷,最終加速種種危機突然提前爆發。
──轉自《大紀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