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10月17日訊】一項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共各級地方政府的資產負債表外債務,可能高達40萬億元人民幣,甚至更高。美媒形容這筆巨債相當於「一座充滿巨大信貸風險的債務冰山」。
綜合路透社和彭博社報導,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公司(S&P Global Ratings)週二(16日)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共地方政府可能累計了超過40萬億元人民幣(合約5.8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外債務,「這是一座充滿巨大信貸風險的債務冰山。」
標準普爾指出,如果包含各地方政府的「隱藏」債務,那麼,政府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率可能在2017年就已經達到60%的「驚人」高點。截至2017年底,中共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未償還政府債務總額,達到29.95萬億元。
標準普爾表示,隨著國民經濟放緩,以及北京當局設定的地方政府債券發行配額,不足以支持那些能夠促進地方經濟增長的基礎設施項目時,各地政府紛紛採取「地方融資平台公司」(Local Government Financing Vehicles, LGFV)來籌集資金。這些融資平台因此而積累了大量的「隱藏」債務,雖然當局一再聲稱採取措施減少此類債務,但目前進展極為有限。
標準普爾分析師表示,這種做法使得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在「去槓桿化」和「將其業務轉變為更典型的國有企業」之間「走鋼絲」。
此外,在中美貿易衝突不斷加劇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進一步疲軟,外界對中共債務水平的擔憂,尤其是對地方政府債務情況的擔憂,日趨上升。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駐香港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劉立剛表示,「我們認為,市場對中國債務的可持續性和金融風險的增加,感到更加擔憂。」他還指出,人民幣正面臨新的壓力。
隨著中國各地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不斷爆雷、地方政府加速違約的情況下,全球評級機構目前已將與中共有關的發行人的信用評級降低,以避免違約現象的增加。
上個月,標準普爾將隸屬於重慶、天津、江蘇和湖南省地方政府的7家融資平台的長期發行人信用評級下調一級。
與此同時,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也降低了天津、江蘇、湖南和湖北省各地方政府擁有的5家非金融企業和基礎設施發行人的評級。
而第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惠譽國際(Fitch)則早在去年就向中共提出警告,中國出現地方債違約可能性將會升高。
標準普爾在這份報告中還指出,中共可能需要十年或者更長時間,來解決其隱藏的地方政府債務問題。
大陸專家:中國地方政府債務 遠高於40萬億
中國的地方政府債務泡沫,被外界視為中國經濟危機的爆破點,不過到底有多大,目前尚無定論。
中共人大財經委委員賀鏗5月19日稱:「國外機構估計,我們的地方債大概是40萬億,這應該是合理的,不高。但是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
賀鏗還提到,「政府信用是很差的,比企業可能更差!」中國的「金融秩序很亂,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野蠻生長,隱藏風險很大,還有資產泡沫,房地產問題……當今中國金融泡沫明顯。」
中共財政部7月18日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全國地方政府債務餘額16.8萬億元,比國外估算低了一倍多,這其中的貓膩,就在於地方債務的「隱形化」。
地方政府除了發行財政部許可額度內的政府債券之外,通過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等各類平台融資的其它部分,則被視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據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陳柳的研究,對隱性債務中最主要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進行不完全估算,2016年底各省平台合計總負債為30.27萬億。
清華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白重恩團隊的調研結果為,截至2017年6月底,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約為47萬億元。
中國地方政府的真實債務,如果按照白重恩團隊的研究來估算,應該約為63.8萬億元;即使按陳柳團隊的不完全估算,也超過47萬億。
今年7月起,中國各地陸續出現的P2P網貸爆雷潮、房地產企業跑路、能源企業違約等,外界普遍解讀為是債務風險失控,危機爆發的前兆。而債務危機中最大的「地雷」則是地方政府負債,而中共當局對此的態度卻是首鼠兩端,模棱兩可。
(記者蕭靜綜合報導/責任編輯:明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