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時間2018年01月25日訊】習近平首席財經智囊劉鶴,24日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上演講中稱,北京將擴大金融業及製造業的對外開放。「有些措施可能超過國際社會的預期。」
金融業及製造業大開放
今年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WEF),中財辦主任劉鶴是最受矚目的與會人士之一。外界預期,在今年3月中共國務院改組中,劉鶴將出任分管財經的副總理。
劉鶴23日在會見瑞士聯邦副主席兼財政部長毛雷爾時提出,北京將在金融和製造業領域進一步擴大開放。
24日,劉鶴又在WEF論壇發表演講中預告,北京將推出新的開放舉措,有些措施可能超過國際社會的預期。
劉鶴稱,首先是金融業的開放,北京已承諾在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擴大開放。其次,北京準備在船舶、軌道交通、設備製造等製造業領域加快對外開放,主要是取消或降低對外商投資限制。
外界發現,早在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訪華期間,北京已宣布將大幅放寬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限制,包括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界的外資持股比例放寬至51%,同時放寬外資進入銀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保險業的市場准入政策等。
更早些時候,在去年7月的金融工作會議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兩個會議上,習近平都提出要推動金融業的對外開放。
金融外資撤離
一直以來,中共在金融領域對外資金融機構實行差別對待,在持股比例和業務範圍等多方面對外資都有限制,遭到外商抱怨。
近年來,外資金融機構在中國的市場份額逐年下降,外資銀行資產比率從1990年代的2%左右,降至2016年的1.38%;保險業外資比率也從2005年的8.9%降到2016年的5.6%,並有多間合資證券公司外資撤股。
另外,從2014年到2016年,僅僅兩年時間,地產開發領域的外資使用規模,也從639億,劇烈下降到140億,降幅高達78%!這顯示投入房地產業的外資在迅速撤離。
尤其美國總統川普的減稅新政通過,更引發中共恐慌。經濟學家指,資本是追逐利益的,減稅新政的利好將引發全球資金湧向美國,中共不可避免會遭遇經濟大失血。
分析認為,中共經濟多年來實際是靠外資撐起的,北京對金融領域實行開放政策,一方面是想吸引外資進入,另一方面也是想將此前流入中國的資金留下。
劉鶴也表示,今年金融領域的這些開放措施,越快實施越好。此外,劉鶴還重申了當局在擴大製造業對外開放上的承諾。當局希望能吸引外資,提振中國製造業的用意不言而喻。
中國製造業危機
與金融業面臨的困境相比,中國製造業早已陷入危機。2016年,港媒曾報導,中國製造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正遭遇大規模外資撤離,曾經的世界工廠東莞幾成空城。
報導稱,三星、英特爾、LG、諾基亞等知名外企紛紛關閉在中國大陸的工廠。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外資在中國固定資產的投資額僅為1211.97億,對比2011年3269.81億這一數字,短短五年時間便下跌了62.94%。
據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資企業吸納的直接就業人數超過4500萬,與外資相關聯的供應廠商、上下游企業,人數以億計。如果外資撤離的趨勢不能制止,上千萬人將失去飯碗。
外資撤走對中國製造業影響之大,可能超乎想像。2013年9月,高峰期多達7000人的包裝印刷企業東莞快聯達因為客戶訂單轉移到東南亞,導致老闆直接放棄工廠。
2014年,中國最大的手袋廠之一理文手袋聲稱,由於公司訂單被轉移到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2014年公司利潤劇減55%。微軟宣布諾基亞新年前將關閉中國工廠,其供應商蘇州閎暉科技也應聲倒閉。
曾經的世界工廠東莞,如今也成為了外資撤離中國後蕭條的縮影。在東莞的台商1999年前後曾經創造東莞一半以上的GDP,數量最多時有5000多家,如今已經跌至2000家,且形勢還在惡化。
而在同一時期,中國財團在海外投資並購之風盛行,這意味著中國國內的財富也開始向海外出逃。
文章最後指出,目前中國經濟面臨可怕的一面:外資撤離、內資外逃、內需不振。文章分析,假如不能很好解決外資撤離後帶來的失業潮問題,在房貸、教育、醫療、養老的四座大山重壓之下,很多民眾的命運將被改寫。
劉鶴在WEF論壇演講中也強調,北京當前的工作重點之一就是防範化解經濟領域的重大風險。
(記者羅婷婷報導/責任編輯:趙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