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12月30日訊】中共建政後,發起了幾十場政治運動,不過有一條主線,那就是對傳統文化,包括對宗教信仰的破壞,是一直貫穿始終。1966年,哈爾濱一群紅衛兵在官方的縱容下,衝入當地的極樂寺,砸廟毀經,還強迫一群僧人拿著侮蔑佛經的橫幅接受批鬥,這一幕剛巧被攝影師紀錄下來,成為歷史的見證。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這張照片背後還有更多故事。
文革狂潮的第3個月。1966年8月24日,哈爾濱「極樂寺」闖入了一群紅衛兵。他們在嚮導的帶領下,肆意砸毀廟中的佛像和金剛像,強迫僧人拿著侮蔑佛經的橫幅,接受人們的批鬥。
紀錄下這一幕的,是《黑龍江日報》時任攝影記者李振盛。他回憶,那一天,領著紅衛兵砸廟的,是照片右下角這個穿工裝的男子。
而他原本是極樂寺的一名僧人。
李振盛:他在裡面「革命了」,他造反了。這個人,伙夫,做飯的。後來他的徒弟講,『我這師傅「根紅苗正」,苦出身,紅衛兵就利用這個』。
2006年,李振盛與日本NHK電視台合作,回到哈爾濱探訪。當年(領紅衛兵砸廟)的男子,已是93歲的耄耋老人。文革後,他重回極樂寺,成為住持。這張照片,那段歷史,成為他最痛苦的回憶。
(視頻來源日本NHK):「別說了,別說了。」
幾千年來,對天地與神明的敬畏,流淌在中華民族文化的血液中。中國傳統文化以儒釋道思想為根,在世間的具體體現——宗教,在1949年後,遭到中共毀滅性的打擊。
郭國汀:中共從1950年開始批判各種宗教,1955年,有2萬名基督教徒被逮捕。隨後的二十年內,中國一共有幾十萬名基督教徒和天主教徒被逮捕判刑。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很多寺廟和教堂都被摧毀一空,所有的教堂也全部被關閉。
文革結束後,1982年,中共下發了「19號文件」,將文革時消滅宗教的政策歸咎於江青等人,宣稱以後會「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但事實上,中國信仰自由的春天並沒有到來。
這是《中國佛教協會章程》,第一章第三條,佛教協會「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中共宣稱的中國五大宗教的組織章程,無一例外,都表示擁護「無神論」的中共。
橫河:中共把中共黨員派去,披著宗教領導人的外衣去管理宗教。佛教協會的會長趙朴初,他是老牌中共黨員。中國伊斯蘭教協會的主席包爾漢,他死了以後,中共給他評價的是「中共黨員、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中共建政以來的宗教政策,就是控制宗教,最終消滅宗教。從外部摧毀不了宗教,從內部才能摧毀。
郭國汀:当然中共非常狡猾,它在消灭外国天主教和正宗基督教的同时,它搞了一个“三自教会”,然后又搞了一个爱国天主教会,这两个教会实际上都是中共幕后操控的,由中共当局派特务、或已经叛变的、或已经出卖自己信仰的人,控制整个教会。
這是今天中國的寺廟。香火鼎盛。
這是中國互聯網上的一段視頻,幾名身著僧袍的人,清點著鋪滿桌面的疑似香火錢。
畫外音:「過年咱們多掙點」。
視頻沒有標註時間和地點,但宗教場所的商業化,已被視為當今中國的普遍現象。
橫河:改革開放以後,中共大概發現了一個新的(消滅宗教的)途徑,就讓宗教團體商業化、行政化、機關化、世俗化。佛教寺院裡面的和尚都分級別,科長、處長都有,也拿工資,變成了國家機關化。另外一方面就是商業化,把很多宗教勝地搞得真的是烏煙瘴氣了。你真的想信仰,你到廟裡面去,其實你也找不到真正的信仰了,這是中共的目地,把(信仰)徹底摧毀了。
在這一片喧囂與肅殺中,1992年,中國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引人注目的信仰團體:法輪功。
免費教功,不收錢,不存物,沒有宗教場所,不講宗教形式。只要求修煉者恪守法輪功的核心原則「真善忍」,輔以5套舒緩的煉功動作。短短7年內,就吸引7000萬到1億人修煉。
據國家體育總局調查,法輪功的祛病健身總有效率高達97.9%。多家大陸媒體報導了法輪功學員道德昇華、義務修路捐款的好人好事。前人大委員長喬石說,法輪功於國於民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1999年,中共又對法輪功發動迫害。
郭國汀:共產黨國家無一例外,全部瘋狂迫害宗教信仰。原因在於,共產主義鼓吹階級鬥爭,消滅一切異己。(而)凡是歷史上經傳統長期考驗被公認的宗教,都是主張愛,博愛,寬恕,沒有說我可以殺掉你而沒有負罪感的。共產黨政權玩命打壓宗教信仰,目地就是為了剝奪人民的信仰,迫使人民去信仰共產主義,它要進行精神控制。
在很多學者看來,中共60多年來不遺餘力打壓信仰,毀掉的卻不只是宗教本身。
章天亮:世界上很多文明的興盛,都是和宗教信仰的興盛相關的。傳統的宗教信仰像儒家的仁者愛人,或者基督教的愛人如己,道家講抱怨以德,佛家講慈悲眾生,都是有利於人和人之間有一個比較正常的、和諧的關係。現在中國大陸出現這個有毒食品,人和人之間互相不信任,欺騙,都是和信仰的喪失是有關係的。
1966年,面對中共的打壓,一些僧人痛苦地沉默著。
1999年,面對中共又一輪嚴酷打壓,一群修煉人平和地堅持至今。人們也在觀察著,這場比文革更持久的浩劫何時結束,他們的堅持,將給中國帶來什麼。
撰稿:林瀾
剪輯:林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