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7月01日訊】科技日新月異,醫療也搭上物聯網的這波風潮。未來,除了可以改善患者的就醫經驗,有了智慧型手機這類裝置,透過物聯網事先收集訊息,還能起到預防疾病的作用。
加大爾灣分校UCI教授周百祥談到,儘管網路和手機的技術已相當成熟,但與人體診斷相關的技術仍然不夠普及。
UCI電機資訊工程教授周百祥:「即使有的話,它又跟一般的網路資訊系統,沒有真的整合在一起。所以第一,先要有個人可以使用的裝置,第二,要能夠跟一些資訊系統做整合。」
目前的醫療物聯網,只是以手機等智慧型裝置,扮演知識庫或醫師的角色,而有了進一步的整合後,未來能讓患者能接受更科學的診斷治療。
UCI電機資訊工程教授周百祥:「透過不同的感測器,裝在身體不同部分,有的比現在去看醫生,甚至更精確,或得到更多的資訊。」「這直接影響到人身安全和健康,所以品質是蠻重要的。」
這表示他們研發的應用程序要價可能不低。
目前,周百祥也正在從事嬰幼兒腦神經檢測的相關研究,從心跳和呼吸等偵測判斷,在嬰幼兒出現異常時會發出警訊,或能減少嬰幼兒猝死的機率。
UCI電機資訊工程教授周百祥:「他還沒有生病以前,是不是有機會讓有些警訊可以出來,透過物聯網,可以做數據挖掘。」
部分醫師當然不希望犧牲醫療品質來換取便利性。不過,隨著科技的革新變化,未來醫病雙方可能都要調整心態和習慣。
新唐人記者王姿懿、楊陽洛杉磯採訪報導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17/07/01/a1331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