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廣州即飲用自來水 文豪蘇東坡設計

【新唐人2017年05月19日訊】一般認為,中國近代意義上的自來水設備,學習自西洋,出現於晚清。其實,一千年前的宋代,廣州已經建立了自來水系統,而且設計者是宋代文學家蘇東坡

據史書記載,公元1094年(宋哲宗紹聖元年),蘇東坡被貶謫至惠州、儋州(今海南島)。

蘇東坡在紹聖元年9月在赴惠的貶謫途中經過廣州時,曾前往廣州城外的白雲山,對白雲山脈的水系和白雲山上蒲澗山滴水岩的情況做了觀察。其詩記述當時的情景說:「不用山僧導我前,自尋雲外出山泉。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

宋哲宗紹聖3年夏天,蘇東坡在惠州任上時,聽聞「廣州一城人,好飲咸苦水,春夏疾疫時,所損多矣。惟官員及有力者得飲劉王山井水,貧下何由得」。就是說廣州的百姓因為飲用咸苦的井水,在春夏之交,很多都染上了瘟疫;城內深井多為富戶所有,普通百姓只能勉強飲用珠江水。因為缺乏優質的水源,瘟疫更難控制。

蘇東坡聽後便寫信給他的朋友,當時的廣州太守王古,建議其在滴水岩下建個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引水,然後一管管接續,直入城內,城內又建一個大石槽,用五根大竹管分引至各處。他也推薦廣東羅浮道士鄧守安來操辦此事。蘇東坡在信中這樣寫道:

「 ……惟蒲澗山有滴水岩,水所從來高,可引入城,蓋二十里以下耳。若於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續處,以麻纏之,漆塗之,隨地高下,直入城中。又為一大石槽以受之,又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為小石槽以便汲者.....則一城貧富同飲甘涼,其利便不在言也。自有廣州以來,以此為患,若人戶知有此作,其欣願可知。喜舍之心,料非復塔廟之比矣。然非道士至誠不欺,精力勤干,不能成也。」

蘇東坡這個方案,設計週全,也極具操作性。首先。蘇東坡作了一個預算:建成這個供水網,「不過用大竹萬餘竿,及二十里間,用葵茅苫蓋,大約不過費數百千可成」。

其次,蘇東坡建議,政府可以在循州購置一部分良田放租,作為養護供水網的基金:「歲可得租課五七千者,令歲買大筋竹萬竿,作筏下廣州,以備不住抽換。」還可以在廣州城中建一批公租房,「日掠二百」貫房租,「以備抽換之費」,並「專差兵匠數人,巡覷修葺」。

在供水系統興建之際,蘇東坡又給王古寫了一信:「聞遂作管引蒲澗水,甚善。每竿上,須鑽一小眼,如綠豆大,以小竹針窒之,以驗通塞。道遠,日久,無不塞之理。若無以驗之,則一竿之塞,輒累百竿矣。」也就是每節「水管」上鑽一個小孔,然後找個東西堵住。萬一哪天以後「水管」堵塞不出水了,一個個把小孔打開,哪個小孔沒漏水,就是哪節「水管」出了問題。

據記載,這套供水系統建成後,廣州城的百姓都喝上了清涼甘甜的山泉水。從此以後,廣州居民因飲水問題而發病的現象就少得多了。

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到,蘇東坡所設計的供水系統,可以說是廣州最早,甚至是中國最早的自來水供水系統。

(記者李倩倩報導/責任編輯:趙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