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餃子的由來

每到過年時,與家人團圓 吃完大魚大肉之後,到了晚上肚皮都已經撐脹了,為何還要再吃一盤餃子呢?餃子的外型,又像是人身體的某個器官!你一定不知道餃子的典故,快來看看吧!

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中國醫聖張仲景先生發明的。東漢末年時,到處瘟疫流行,很多人身染重病。一位名醫張仲景,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他醫德高尚,不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

張仲景從長沙為官後,告老還鄉。他走到家鄉白河岸邊,看見很多窮苦的老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以後,上門求醫的人太多了,讓他忙的不可開交,但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於是,他叫其弟子在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將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以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 耳」,然後再下鍋煮熟。病人每個人可以分得兩隻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嬌耳湯以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耳朵變暖了。再吃了一段時間,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捨藥的義舉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所以在那之後,每到過年時,為了慶祝新年,也慶祝耳朵康復,就模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這個模仿嬌耳做的食物——就是餃子!這是距今1800多年的故事,人們吃著餃子,心裡仍記掛著醫聖的恩情。皮薄餡嫩,味道鮮美的餃子也成為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民間美食了!

關於過年吃餃子還有其他很多有趣的傳說,其中有一個是與女媧造人有關。

女媧用泥土造了人,每到了寒冬,人的耳朵很容易因為天氣太冷而凍掉,於是女媧想到一個

方法!!她在人的耳朵上穿線,一端讓人咬著,這樣就可以防止耳朵凍掉了!所以,每到年末天寒地凍時,人們就趕緊咬著有「線」(「餡」)的嬌耳,也就是。有著滿滿」餡」料的   <餃‧子>!

(責任編輯:葉萍)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