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04日訊】1989年12月3日,美國前總統老布希與前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在馬爾他舉行峰會,成為冷戰結束的像徵。那麼冷戰究竟是甚麼,又造成甚麼影響?一起來了解一下。
冷戰指的是從1947年至1991年之間,以美國英為首的傳統西方強國和以前蘇聯為首的共產國家之間的長期政治對抗。冷戰的名稱來自於雙方從未正式交戰,因為各自持有大量核武器,足以毀滅全人類。
美蘇有截然不同的政經體制和價值觀,二戰後展開數十年的對立。期間發生的重大衝突事件包括柏林封鎖、朝鮮戰爭、蘇伊士衝突、古巴導彈危機、越南戰爭、蘇聯入侵阿富汗和擊落大韓航空班機,以及北約優秀射手演習等﹔非直接對抗則有軍事結盟、戰略佈署、支援第三國、間諜和宣傳、太空競賽和軍備競賽等。
從1980年代開始,美國在前總統里根政府執政下,對前蘇聯發起一系列外交、軍事和經濟攻勢。而社會主義陣營本身的經濟發展陷入嚴重停滯,東德衛星國在數週內一一脫離前蘇聯。前蘇聯最終也在1991年底解體。
人們在冷戰後反思社會主義陣營時發現,共產政權下均發生反人類罪行,包括強制驅逐、恐怖、種族清洗、群體滅絕等,造成像烏克蘭大饑荒、中國大躍進期間的大饑饉等人間慘劇。2008年關於歐洲良知和譴責共產主義罪行布拉格宣言宣稱,共產主義政權下的罪行通常是危害人類罪,這與紐倫堡審判中對納粹罪行的定義類似。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15/12/04/a1239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