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7月10日訊】八仙塵爆事件再傳出1人死亡。讀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三年級的蘇家陞在塵爆中嚴重燒傷,今天因腦死,家屬忍痛決定捐出器官。蘇家陞的父親說:「學醫就要有醫生的使命,若是器官能遺愛人間,比什麼都能幫助人。」塵爆事件至目前已有4人死亡。
據亞東醫院今天傍晚進行器官配對,預計蘇家陞將捐出心臟、胰臟、兩顆腎臟、1對眼角膜,以及小腸、血管等;院方預估,家陞器捐受惠者將超過10人。
曾心跳停止約11分鐘
今天下午,蘇家陞進行第二次腦死判定,若確認腦死,預計今晚8時摘除器官,移植到有需要的急重症患者身上,預計可嘉惠8人。
蘇家陞在塵爆事件遭73%二至三級燒燙傷,且有嚴重吸入性灼傷,6月28日經急送亞東醫院急救,曾心跳停止約11分鐘,醫院施以插管並加裝葉克膜救治。
7月1日上午狀況尚穩定,移除葉克膜,使用呼吸器。不過,7月2日腦水腫意識昏迷,經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有迷漫性缺氣病變(因急救期間心跳停止11分鐘)。
7月8日,蘇家陞鈉離子指數上升至190,研判有可能是腦死狀態,家屬轉述蘇家陞病況並不樂觀,已做好最壞狀況心理準備,並討論大體或器官捐贈學校事宜。
燒燙傷面積大 只能器捐
蘇家陞原本考上北醫大藥學系,因為想從醫,努力準備轉學考,降轉讀台北醫學大學牙醫系。蘇家父母原本希望蘇家陞能捐贈大體給北醫大,不過,由於燒燙傷面積大,不適合大體保存,經醫學專業評估後,建議改為器官捐贈。
北醫校方引用蘇媽媽的話說,在上大體解剖課時,蘇家陞回家與媽媽分享,認為大體老師非常莊嚴神聖。蘇媽媽問說,若有機會未來,願不願意捐出大體?蘇家陞回答「可以啊,我願意。」因此父母在他病危時,替他做出捐贈大體決定,完成他的心願。
蘇爸爸則告訴校方說,蘇家陞希望畢業後能貢獻社會,如今只能用另一種方式來達成醫師莊嚴的使命。「學醫就要有醫生的使命,若是器官能遺愛人間,比什麼都能幫助人。」
聰明、善良、陽光又孝順
蘇家陞在家人眼中是個聰明、善良、陽光又孝順的孩子,多才多藝,書法、繪畫都很優秀,還玩過樂團。會主動進廚房幫媽媽煮菜,「切的菜比媽媽切的還漂亮!」父母生日時,會設計美味餐點,親手做給父母吃。
蘇媽媽提到,家陞的脾氣溫和且貼心,希望家人有健康的身體,時常會陪父母運動。在6月27日八仙塵爆意外發生當天,蘇家陞還與父母騎腳踏車上陽明山,約在山上開心相會,想不到從此天人永隔。
台北醫學大學聲明全文如下:
本校牙醫系三年級蘇家陞同學於八仙樂園塵爆事件遭73%二至三級燒燙傷,6月28日經救護車急送亞東醫院急救,期間曾因心跳停止約11分鐘,醫院施以插管並加裝葉克膜救治。7月1日上午,蘇家陞移除葉克膜,使用呼吸器,狀況尚穩定。7月2日蘇生因腦部水腫意識昏迷,經腦部電腦斷層掃描,有迷漫性缺氣病變(因急救期間心跳停止11分鐘)。
7月8日,蘇家陞鈉離子指數昇至190,研判有可能是腦死狀態,家屬轉述蘇生病況並不樂觀,已做好最壞狀況心理準備,並討論大體或器官捐贈學校事宜。目前預計10日下午3時做第二次腦死判定,若確認腦死,10日晚間八點摘除器官,移植到有需要的急重症患者身上。蘇家陞捐出的器官包括一枚心臟、一枚肝臟、一枚胰臟、兩枚腎臟、兩枚眼角膜及一段小腸,預計可嘉惠8人。
蘇爸爸表示,家陞學醫,希望畢業後能貢獻社會,如今來不及畢業,用另一種方式來達成醫師莊嚴的使命。蘇爸爸說,「學醫就要有醫生的使命,若是器官能遺愛人間,比什麼都能幫助人。」若能捐贈大體給北醫大,學弟妹上解剖課時,看到大體老師是學長,相信也會更認真學習,並體會醫者的大愛。
家人表示,家陞是個聰明、善良、陽光又孝順的孩子,多才多藝,美術班出身的他書法、繪畫都很優秀,甚至還玩過樂團。他的烹飪手藝也很好,回家看到媽媽正在煮菜,會主動幫忙,「切的菜比媽媽切的還漂亮!」父母生日時,更是擔任主廚,設計一套美味餐點,親手做給父母吃。
蘇媽媽提到,家陞的脾氣溫和且貼心,平時家陞會騎腳踏車到瑞芳、陽明山運動,希望家人也有健康的身體,他時常拉著父母一起騎車到大稻埕、中正紀念堂,每周都陪父母運動。意外發生當天,家陞還騎腳踏車上陽明山,與父母約在山上開心相會,想不到從此天人永隔。
家陞原本考上北醫大藥學系,因為想從醫,努力準備轉學考,降轉牙醫系學習。蘇媽媽說,家陞在上大體解剖課時,回家都會與她分享,認為大體老師非常莊嚴神聖。媽媽問他未來若有機會,願不願意捐出大體?家陞回答「可以啊,我願意。」因此在他病危時,父母替他做出捐贈大體決定,完成他的心願。
不過,由於家陞的燒燙傷面積大,不適合大體保存,經醫學專業評估後,建議改為器官捐贈,造福更多等待器官的人。捐贈哪些器官,則待腦死判定後,由醫師判斷哪些器官符合捐贈標準。
蘇媽媽說,平時家陞就很有愛心,看到路上賣喜憨兒餅乾,都會買一包回家,相信他一定很樂意身後繼續幫助他人。家人也期待能達成他的心願,讓他的生命價值發揮到最大。
臺北醫學大學感謝亞東醫院對蘇家陞同學的照顧,全校師生對蘇家陞同學的往生,至感哀痛與不捨。
(責任編輯:許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