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央視記者柴靜製作的《穹頂之下》紀錄片,不僅引起中國民眾熱議,本週在卑詩大學亞洲學院就關於這部記錄片,進行了一場對中國環境問題的討論會。
《穹頂之下》這部討論中國霧霾的記錄片,一經發布引起多方關注。本週,一場圍繞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討論會在卑詩大學進行。
會上,有多名關注 環境健康 政治學 以及對社交媒體做跟踪調查的專業人士 的參與,與各院系師生進行討論。
研究亞太策略的阮洋,對《穹頂之下》發布後,中國社交媒體上的火熱反響,進行了分析。她的數據顯示,在這部片子遭到封殺後一段時間,對這一話題的討論熱度仍然不減。
亞洲太平洋政策研究碩士生候選人 阮洋:“(網上)除了評論空氣污染本身,也探討她拍攝電影的資金來源,她的個人動機,和發布時間。”
政治學學者郭莉表示,即使這部影片很快遭到官方封殺,但是對環保問題的高關注度和網絡上越來越多的公民聲音,證明此片的成功。
政治學博士生候選人 郭莉:“我個人認為,這裡有行動的空間。她給予人們一種政治功效意識。到最後她縮窄到一種具體的做法,像是打個電話,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這都很重要。讓每個人都做點什麼,我想是這樣惹惱政府封殺此片。”
《穹頂之下》用人性化的手法,深入淺出的討論了中國空氣污染問題,得到網民讚許。但同時也有人質疑影片製作背景,另外,影片選擇在兩會前兩天發布,時間上的巧合,令外界猜測其政治策略。
新唐人記者嘉蔓溫哥華報導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15/04/03/a1188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