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國血洗突尼斯 國際社會憤慨

【新唐人2015年03月22日訊】新聞週刊(467)星期三,在突尼斯首府巴爾杜國家博物館發生恐怖襲擊,和今年初在巴黎發生的恐怖襲擊類似,這一次的罪魁禍首又是伊斯蘭國。不同的是,這一次發生地和伊斯蘭國有著更近的距離,更難解的淵源。

由皇宮改建的巴爾杜國家博物館,造訪這個溫暖的地中海國家的遊客都會到此,領略這裡近萬件從全國各地的古代遺址中挖掘出來的珍品,和號稱數量居世界之首的鑲嵌畫。3月18日這天,像往常一樣來這裡觀光的世界遊客沒想到,會歷經一場血洗。

突尼西亞總理:「目前看來,有19人在襲擊中身亡,包括17名遊客。他們擁有不同的國籍:波蘭人、意大利人、德國人、和西班牙人,另外還有兩名突尼西亞人。在襲擊中,2名恐怖份子被擊斃。」

當地時間18日中午,幾名持有衝鋒槍和手榴彈的恐怖份子假扮成突尼西亞軍人,衝入突尼西亞議會大廈附近的巴爾杜博物館,劫持了在博物館中參觀的大批遊客。安全部隊在和槍手對峙後,衝進博物館內,擊斃了兩名槍手。有些遊客是依靠躲在柱子後面,和躺在地上裝死逃過一劫。

事件發生後,國際首腦紛紛發表對恐怖襲擊的強烈譴責和對死者的痛惜。

聯合國秘書長副發言人FARHAN HAQ:「聯合國秘書長以最強烈的措辭譴責今天對突尼西亞市中心巴爾杜博物館的襲擊,和對逝者的痛心疾首。」

星期四,突尼西亞當局逮捕了9名相關嫌疑人。目前,只有被打死的槍手身份被公布。同一天,伊斯蘭國組織聲稱對這一事件負責。

有官員表示,位於博物館旁邊的議會,可能原本是襲擊目標。襲擊發生當天,議員們正在討論一部反恐怖主義法案。

法國總統歐蘭德:「今天是痛苦的。我惦記著巴爾德博物館的遇難者,惦記著那些被懦夫暗殺的男人和女人們,惦記著那些本來是去朝拜突尼西亞及其豐富歷史遺產的遊客,惦記著那些給不少利比亞難民提供居所的突尼西亞人,他們實現了卓越的民主化轉型,他們是阿拉伯之春國家之一,就此來説,他們是法國人併肩戰鬥的盟友。」

突尼西亞是四年前反對獨裁統治的「阿拉伯之春運動」的發源地。這一波民主浪潮波及的國家中,突尼西亞的轉型被外界認爲最爲成功,已經完成了總統和國會選舉以及政權的和平交替。但是經濟動盪、年輕人高失業率的問題並沒有解決,加上民衆對革命前的獨裁政權留下的警察濫用權力的憤怒,讓為伊斯蘭國招募兵源的人,找到了可乘之機。突尼西亞因此而成爲了伊斯蘭國在和敍利亞和伊拉克作戰時最大的兵源輸出國。

歐盟外交和安全策略高級代表莫蓋裏尼:「突尼西亞被襲擊本身是一個反對民主的訊號,是反對這個地區的未來的訊號,也是(歐盟)支持突尼西亞的重要原因。」

不光在事發的博物館外有遊客舉行集會悼念無辜死者。今年年初剛剛經歷過《查理週刊》事件的法國人,在突尼西亞駐法國大使館舉起「我是突尼西亞」的牌板,喊著「聲援突尼西亞」的口號,支持突尼西亞渡過難關。

撰稿:曉燕
剪輯:俊蘭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