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國際新聞之七:敘利亞化武攻擊 引爆國際外交角力

【新唐人2013年12月28日訊】近年來,民主運動與革命在中東地區風起雲湧,讓不少獨裁政權紛紛垮臺。但敘利亞的反獨裁運動,卻引發當權者對反對派發動駭人聽聞的化學武器攻擊,引發國際譁然,更引爆一場外交角力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請看我們的報導。

倒在地上的小孩、大人,全身不停地顫抖。

今年8月21日,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傳出總統阿薩德使用沙林毒氣攻擊反對派與平民,估計造成至少上千人死亡。

自從25年前,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使用毒氣以來,全球不曾再有過這樣慘烈的化武攻擊。

針對敘利亞政府鎮壓人民所引發的長期內戰,英、美等國曾三次向聯合國遞交制裁敘利亞的提案,但最終都被俄羅斯和中共否決。

但這次的化武攻擊,美國總統歐巴馬認為,非同小可,忍無可忍。

美國總統歐巴馬:「我們無法對敘利亞國內的慘劇視若無睹。如果我們對這種暴行不予回應,化學武器未來將有可能再被用來攻擊。」

美國準備發動軍事干預,並獲得北約(NATO)、法國、英國等大國領袖的支持。

不過,親近敘利亞政府的俄羅斯、中共和伊朗等國家,則出面表態反對。一場激烈的國際外交角力戰,儼然成型。

最後,經過美國和俄羅斯的斡旋,9月27日聯合國通過要求敘利亞銷毀化學武器的決議。

同時間,為了避免遭到國際軍事打擊,敘利亞總統阿薩德也坦承擁有化學武器,並表示願意交出銷毀。

10月1日,聯合國授權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專家小組,開始監督敘利亞的23處化學武器製造工廠,確認這些化武工廠已經關閉。

根據各國的協議,今年年底前,敘利亞必須把最危險的毒劑和彈藥,運出敘利亞,並且在明年六月底前,在聯合國的監管下全數銷毀。

美國也表示,願意提供船艦,在海上協助進行化學武器的銷毀作業。

此外,聯合國也宣佈2014年1月22日將舉行第二次的日內瓦會談,希望促成內亂不停的敘利亞組成過渡政府。

不過,敘利亞政府與反對派雙方,對於現任總統阿薩德是否應該下臺,依然各持己見。

目前的敘利亞,每天戰火不斷,這場持續2年多、造成超過10萬人死亡、9百多萬人流離失所的內戰,究竟該如何劃下句點?正考驗國際社會的政治智慧。

新唐人記者謝心潔、王明宇綜合報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