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6月18日訊】禮拜五,台灣海基會將在上海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18號海基會召開記者會表示,將開放陸資進入五、六十項服務業項目,並說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七億美元的陸資來臺,並創造就業機會。不過,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對這個說法保守看待,認為官方誇大陸資效益,擔心協議簽署後,對已經佔台灣GDP七成的服務業,產生排擠競爭。
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週四將率團前往上海,週五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記者會上表示,台灣將對大陸開放約60項,大陸對台灣開放達7、80項﹔認為這是繼三波陸資來臺後,促進台灣就業的機會。
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這七億美金裡面,370件,370件投資金額,七億,僱用了台灣員工人數,達到了6700人,這對於台灣的就業也是有相當大的幫助。」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剛剛統計說明是有誤導的,包括陸資投資台灣原來有的既有的事業,那個事業本來就已經聘用台灣員工了,只是老闆,從台灣人,或者從美國人,從德國人,換成大陸人,這不代表新增就業。」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律師分析,包括台灣鼎新金屬公司被陸企併購等案件,換了老闆,不等於促進就業,台灣不該誇大陸資效益。
這次服務貿易協議,官方稱,只開放大陸資金,不開放大陸勞工,台灣衝擊仍算小。不過,兩督盟表示。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只要他的資金夠的話,就可以有15位大陸籍的員工來台灣服務工作,包括七個董監事,一個經理人,七個主管,及技術人員,所以呢,所謂的,只開放資金,不開放勞工,這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講法。」
兩督盟強調,台灣已經開放三家大陸銀行登臺,其中三分之一員工都是大陸人士。雖然週五協議簽署後,具體開放項目才會公布,不過,民團與相關職業工會已經醞釀抗議行動。
新唐人亞太電視郭雲開、陳真台灣臺北報導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13/06/18/a91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