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3月11日訊】(新唐人記者何雅婷綜合報導)以人大代表身分出席北京“兩會”的劉少奇之子,中共軍總後勤部政委劉源,日前接受媒體采訪,否認了關于自己罹患重病的傳聞。劉源過去曾被視為中共軍方鷹派人物,但今年以來,他一改其強硬言論,在中日釣魚島紛爭上轉而主張“慎戰”,這次接受采訪更直接呼籲“擱置爭議”,并指現在中日是為“面子”而在釣魚島問題上鬧出僵局。
據海外多家媒體報導,劉源日前在“兩會”會場外接受了記者採訪。據稱,參加“兩會”的劉源精神和健康看來很好,對媒體提問幾乎有問必答。對於海外關于他患重病的傳聞,劉源回應說:「你們不都看見了嗎,都很好,不存在任何問題。」
劉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談及釣魚島紛爭。他一反過去的強硬言論,在中日釣魚島紛爭上轉而呼籲擱置爭議”。
劉源表示,戰爭其實是很殘酷的,代價很大的,對一個國家而言,戰爭應是最後的選擇。他認為,“採用和平手段解決雙方的矛盾,是最智慧的方法”,他呼吁北京和東京應該著眼合作和發展,中日雙方應該用智慧來解決分歧,「實在不行,往後再緩一緩,商量商量,協調協調,犯不著用人類最極端、最暴力的方式來解決。」
劉源還接著拍拍自己的臉頰說,現在中日在釣魚島的僵局,一定程度上是面子問題,「在意氣頭上較勁」。
劉源主張“慎戰”維護的究竟是誰的利益?
今年以來,对于钓鱼岛与南海主权争议問題,中共當局是否真的不惜為此一戰,眾說紛紜。但在中共官方的中高層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卻是事實。
今年2月份,劉源曾就有關中日糾紛撰寫并發表過一篇題為《確保戰略機遇期,戰爭是最後選項》的文章。劉在文章中主要表達了兩個觀點:中國當前處於戰略機遇期,必須始終圍繞並保證這個機遇期;中國為維持這一機遇期一定要慎戰,但又不惜一戰,戰則必勝。
劉源在文章中首先提到“現在最大目標是要保證我們國家的戰略機遇期”,之後又表示,“為了更長時間地維持這個和平發展的戰略機遇期,不排除‘該出手時要出手’”。
當時,有分析人士認為, 在薄熙來案後劉源一度十分低調,此次正值中日關係極為緊張之際,中共官媒以劉源解放軍總後勤政治委員的身份刊發這篇觀點鮮明、格調也很高的講話,應當得到了中共高層尤其是習近平的授意和許可。劉源的闡述為習近平最後迫不得已使用戰爭手段解決釣魚島及南海主權爭端作出了理論鋪墊,使得習近平“師出有名”,“佔領了道義制高點”。
對此,時政評論家伍凡接受《新唐人電視臺》的采訪表示,同為太子党的劉源與習近平是在唱雙簧:面對日本人的挑戰,作為軍委主席的習近平必須要講準備打戰的話表示應戰。但這樣應戰的結果就是“把一些將軍們的胃口吊起來了”,吊起來以後又怕控制不了局勢。于是,為了維護“党國制度的利益”,在需要壓一壓這些將軍們的喊打之聲時,又由劉源出來“當擋箭牌”。
北京獨立學者章立凡也曾經對媒體表示,習進平打戰爭旗號令軍隊,是為抓牢軍權,並轉移國內矛盾視線;劉源反戰是因他非常明白,中共軍隊腐敗不堪,若真與美日開戰,必敗無疑,故惟有以“保發展”為由反戰,“否則甲午之戰歷史重演,如何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