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介紹】《阿嬤的夢中情人》浪漫勵志的風華年代

【新唐人2013年3月9日訊】當年台語電影正狂熱時人稱北投為「台灣好萊塢」。小婕始終不信台語電影曾經那麼美好,但阿公總驕傲地說:「我可是當年最紅的王牌編劇…」對此小婕始終存疑。小婕失憶症的阿嬤病情日益嚴重,陷入現實與「夢境」的兩茫,並自稱是當年巨星萬寶龍的太太…終於,阿公說出當年在「台灣好萊塢」,如夢似幻般追逐夢想與愛情的故事…

黑白台語電影在1969年以前,曾經在台灣有過一段狂熱的年代,黑白台語片在人們的心目中就等同於「電影」一詞,整個六零年代,就是台灣電影史的第一個黃金十年,許多長輩至今都還對當時的盛況歷歷在目、對當時經典的電影和影星如數家珍,眾多「主題曲」更是隨時都能朗朗上口,那一個黃金十年帶給老一輩觀眾的感動,就如同今天一樣反映在對大明星的狂熱、大街小巷對熱門主題曲的傳唱。這段歷史之所以傳奇,有一半在於短短的十年內,創造了無數的經典作品和巨星,例如:【舊情綿綿】、【望春風】、【悲情城市】、【少女的祈禱】、【王哥柳哥遊台灣】、【孤女的願望】、【白賊七】、【龍山寺之戀】,演員則有文夏、田清、白蘭、何玉華、金玫、金塗、戽斗、柯俊雄、陳秋燕、陳揚、洪一峰、阿匹婆等。

傳奇的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台語電影轟動和熱門的程度,最高紀錄的1962年創下單一年度120部的驚人年產量,最炙手可熱的演員,甚至同時要軋上8部戲;最當紅的劇作家,同時要撰寫高達7部的劇本。然而演藝圈傳奇的背後,總是上演著潮起潮落的戲碼,短時間內創下的高峰,就在晚期製作成本低落造成粗製濫造、彩色電視崛起、政府推行國語化政策的三面夾攻下每況愈下,時至1969年以後已經幾乎沒有人要看了。而【阿嬤的夢中情人】,就是史上第一部以這段真實台灣歷史作背景的電影,以現代人的眼光和所處當代台灣電影環境,回頭檢視那個曾經盛極一時,又令人唏噓的一代。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