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茅台酒背後的利益鏈

【新唐人2012年4月28日訊】誰都知道在中國過去多年的通貨膨脹中房價是漲得最快的商品,卻很少知道,茅台酒比房價漲得還快,以至於有人把茅台視作黃金和硬通貨,囤積、投資於它。在一個正常市場,一種商品漲價,說明它的需求超過供給,當價格漲到一定程度,供求自然平衡,出現一個均衡價格。但是,在中國扭曲的市場條件下,情況不這麼簡單了。茅台酒的價格形成機制就很複雜。讓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第一,為什麼價格持續上漲還是供不應求?由於經銷商加價太離譜,茅台酒廠被迫多次頒佈限價令,但是越限越漲。其根本原因是需求剛性。在中國,買茅台的人不喝茅台,喝茅台的人不買茅台。 茅台酒的購買不是來自普通老百姓,而是來自公款消費、請客送禮。一方面是茅台酒供給有限,另一方面它成了財富、身份、權力的象徵。據媒體報導,「中國各級黨政機關公款吃喝每年消耗3000億元。」「全國政府機關飲酒量總和堪比『西湖』」。「河南駐京聯絡處一次購買777瓶假茅台。」而公款消費的核心是財政制度問題,預算軟約束,任意開支,沒有監督。

第二,誰是價格上漲的受益者?首先是茅台酒廠,一年淨利潤大約90億元左右,平均日進 2400萬元。其次是經銷商。據說一個地級市的茅台經銷商一年配額2噸,可得淨利500萬。茅台酒從出廠到消費者經過四級代理:全國總代、省代、市代、零售。當廠家提價10%時,一級經銷商和二級分銷商都會加價20%左右;到了酒店和商場超市,加價幅度會達到20%-50%。因為供給不足,而出現飢餓營銷:要麼加價購買;要麼中間商囤貨,再因缺貨加價。此外,還有進店費、促銷費,銷售員、領班、採購等等費用。這就給制假提供了巨大空間。以至於有一種估計說中國市場上90%的茅台是假酒。僅茅台酒廠最近5年就查獲350噸,相當於70萬瓶假茅台酒,其中有大量「特供茅台」。

何謂特供?顧名思議就是特別供應給某些特權人士的。瓶酒上印有「特供」字樣。茅台酒廠內有一個賓館,專門接待絡繹不絕各地求購「特供茅台」的人。「特供茅台」的價格是機密。從曝光的數據看53度「飛天茅台」出廠價619元,市場價2000元以上。由此,又產生出一條隱秘的「特供茅台」造假產業鏈。他們用低檔酒冒充,或摻入工業酒精甲醇。茅台酒舊瓶回收也成了一個有利可圖的行業。在外包裝、酒瓶和酒三個種類上,造假者做到了專業化分工,有一套完整的生產、原材料供給、運輸、物流及消費環節。總之,這是一個很長的利益鏈條。鏈條上的各個利益相關者共同撐起了茅台酒價格。而其中最大的獲利者是政府。政府從漲價和上述環節中徵收高額稅款。

第三,市場亂像的背後推手是誰?。在圍繞茅台酒的產生的亂像中,政府無處不在。它至少充當了三個角色。首先,是支撐高價茅台的消費者。中國GDP增長的很大一塊是靠政府支出,而對高檔白酒的消費就是其中的一個內容;其次,是造假的縱容者。政府本應維護市場秩序,為企業保駕護航。面對假酒充斥市場,貴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不得不自己派工作組去各地清查酒價,在知識產權保護處配備70人的專職打假隊伍和「線人隊伍」。政府不作為的奧秘就在於,它是利益中人,一手收酒稅,一手花酒錢。財政收入和GDP增長二者皆在其中。再次,是非法超額利潤的分享者。不論是真茅台酒還是假茅台酒,政府都拿稅收大頭。豈止茅台酒,還有五糧液等等,構成了政府稅收的重要來源。

在今年兩會上,茅台酒問題竟然成為一個焦點。有政協委員上交《關于禁止使用公款消費茅台酒的提案》。3月26日,溫家寶在國務院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提出「禁止用公款購買香煙、高檔酒和禮品」。第二天,茅台酒價格應聲而落。然而,這種一時之令,治標不治本。上述利益鏈條一天不打破,茅台亂像就一天不得根除。

文章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