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23日訊】(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23日電)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張子敬今天表示,為改善台灣空氣污染問題,建立「經濟誘因制度」,而2010年台灣空氣品質不良比率,已降至1.4%,提前達成目標。
由環境永續發展基金會、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球華人科學家環境論壇聯合主辦的「2012兩岸環保高峰會議」,今天於台北福華飯店召開,來自中國大陸、香港、美國共約150名環保專家,齊聚台北探討環保對策。
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致詞表示,環境保護是兩岸都須面對的課題,二氧化碳排放也威脅到人類生存,從國際合作角度共同探討今後國策方向,相信是兩岸人民樂見。
面對全球暖化與環境污染惡化,環保署長沈世宏說,需由全球70億人口共同來改變,各國政府責無旁貸藉由大幅度改革,以創新科技配合誘因制度,促使大眾改變行為,才能有效遏止溫室氣體排放,兩岸經驗交流在這時刻顯得相對重要,才能加強環境改善的進度。
全球暖化與空氣污染相關,張子敬會中專題報告「台灣環保工作之現況與展望」時指出,台灣「空污管制」策略秉持「污染者付費」原則,從管制「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並建立「行政制度」和「經濟誘因制度」來規劃。
在「經濟誘因制度」部分,張子敬說,台灣依污染物削減與順序,徵收空污防制費、獎勵污染改善、輔導評鑑等方式,促進業者增設污染防制設備、使用潔淨燃料,「截至2010年底,空污費共收入新台幣440億餘元,支出424億餘元。」
經上述政策與制度推動,張子敬指出,台灣空氣品質不良比率已從1994年7%,降至2010年1.4%,已提前達成2011年空氣品質不良比率1.5%的目標,目前環保署也正積極擬定細懸浮微粒相關管制標準。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12/04/23/a690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