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12日訊】(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12日電)俗稱「浮腳筋」的腿部靜脈曲張,不僅不雅觀,若持續惡化,可能併發皮膚病變,嚴重時甚至造成血管破裂。醫師說,隨著醫學進步,使用雷射微創手術可獲良好療效。
嘉義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陳建彰今天表示,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靜脈瘤、靜脈腫、血栓性靜脈炎等,是因患者久坐或久站,腿部長時間受到壓力所引發。
因此,長時間站立的教師、專櫃小姐、電梯小姐、餐廳服務員、廚師、作業員、外科醫師,以及長時間坐著工作的打字員、銀行員、美容師、牙醫師等,都屬於高危險群。
陳建彰指出,靜脈曲張初期症狀包括不耐久站、小腿肌肉痠痛與腫脹感、夜間睡眠容易抽筋,久而久之,雙腳腿圍會變得不一樣大。
他表示,如果不注意,症狀持續惡化會併發皮膚病變,形成所謂「鬱積性皮膚炎」,初期症狀如皮膚癢,接著小腿與腳踝皮膚顏色變紅、變黑或脫皮,最後形成皮膚潰瘍,傷口無法癒合。有時靜脈血管發炎,會出現類似蜂窩性組織炎的症狀,非常疼痛,甚至造成血管破裂。
由於靜脈曲張進展緩慢,可能長達數年或數十年,因此經常被忽視,等到嚴重皮膚發黑或潰爛才求診,經常造成治療上的困難。
陳建彰表示,靜脈曲張沒有單一的治療方式,初期出現蜘蛛網斑時,建議工作時穿彈性襪,並減少久站,睡覺時可以枕頭或棉被墊高雙腳,以幫助血液回流,減少腳部壓力。
如果症狀嚴重到青筋如蚯蚓般浮出皮膚表面時,則必須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是將靜脈主幹做高位結紮,並以通條將整段血管抽出,再加上局部切除,但這樣會造成傷口大,且容易傷到血管周邊神經。
新的治療方式為血管腔內治療,如以微創雷射手術,用細微的雷射光纖導管深入靜脈主幹中,以雷射光的能量將血管閉合,再輔以局部微創切除血管分枝,達到減輕腳部壓力、促進傷口癒合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