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孝順、仁德的漢文帝

【新唐人2011年2月1日訊】漢文帝是漢高祖的第四個兒子,從小就非常懂事。在他當皇帝之前,是代州的領主,所以也有人稱他爲代王。

文帝對母親薄妃非常孝順,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必定先去跟母親問安。晚上臨睡前也會再請安一次。文帝對母親說的話,從不敢違背。

有一次,薄妃生病了,躺在床上動彈不得,文帝急得不得了,每天除了處理政事外,一步也不敢離開母親的身邊。薄妃吃的藥,文帝一定要自己先嘗過。確定藥不會太燙、太苦、藥性不會太强後,才親自喂母親喝。

三年後,薄妃的病終于漸漸好了,大家都說這全是因爲文帝的細心照顧。從此後,文武百官更加尊敬文帝,百姓也更加愛戴他。人人紛紛效仿文帝,一時全國上下都以孝順父母爲榮。

文帝做代王時,與百姓接觸頻繁,深知民間疾苦。所以當上皇帝後,非常體恤百姓的辛苦,决不隨便增加百姓的負擔。

有一次,他想建造一座露臺,經工匠估價後,需要一百斤黃金。文帝知道了,就打消了建露臺的計劃。因爲一百斤黃金在當時就等于十家百姓的總財産。可見,文帝不僅擁有一顆孝心,更是寬厚愛民。

爲了瞭解百姓的生活情况,文帝經常出巡。有一次,一個小女孩跪在馬路中間,要見皇上。原來,這個小女孩是漢朝名醫淳于意的小女兒緹縈。淳于意有個怪癖,凡是碰上無法醫治的病人,他就會拒絕下藥。因此他得罪了很多人,遭人陷害,被判了肉刑。緹縈是來替父伸冤求情的。

緹縈說:“父親已經上了年紀,禁不起肉刑的痛苦。民女願意入宮爲婢,爲父親贖罪,希望皇上開恩。”

文帝看緹縈小小年紀,這麽有孝心,非常感動,當時就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回宮後昭告天下--廢除“肉刑”。

在政治上,文帝設進善旌、誹謗木、諫鼓,鼓勵百姓檢舉貪官污吏;言論上崇尚自由,人人都可上諫政府;還設有書經和詩經博士,以推展學術,整個國家在文帝的治理下一派欣欣向榮,國家富足强盛,民間更是豐衣足食。

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後去世,他的兒子景帝繼位後,一切皆承襲文帝的制度。漢朝歷經兩位皇帝的仁政、充份的休養生息後,成爲當時最富强的國家,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文景之治。

──原載《法輪大法明慧網》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