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09年6月2日訊】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可以獨樹一幟的書法家,為歷史所承認“書聖 ”的可推舉王羲之。王羲之書法含蓄,內涵深刻,書道幽深,領悟不易。
唐修《晉書》捲八一王羲之等人傳之後,有唐太宗親自撰寫《王羲之傳論》,“所以詳察古今,精研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東晉後期的羊欣說:王羲之“博精群法,特善草隸,古今莫二”,認為王羲之的書法天下第一。
唐代李嗣真《書品後》雲:“右軍正體……可謂書之聖也。若草行雜體……可謂草之聖。其飛白也……可謂飛白之仙也。”明確地稱王羲之為“ 書聖”。
王羲之(約321-379),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人。他的家族是晉代豪門大士族。他的祖父王正為尚書郎,他的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曾倡議晉室渡江,於江左稱制,建立東晉王朝。王羲之的伯父王導是東晉的丞相,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東晉的軍事統帥。
蘇軾《跋庾徵西貼》講了這麼一件事:“徵西(徵西將軍庾翼)初不服逸少(王羲之),有‘家雞野騖’之誚,後乃以為伯英再生。”伯英即東漢張芝,早在曹魏時代就被韋誕推崇為“草聖”。
從南朝宋後期起,被宋明帝、齊高帝寵信的大臣、書法家劉休看重王羲之書法。《南史·劉休傳》雲:“……又元嘉中,羊欣重王子敬正隸書,世共宗之。右軍之體輕微,不復見貴。及休始好右軍法,因此大行雲。”
梁武帝對王羲之書法有過批評,說是“意疏字緩”。但他也說:“王羲之書如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是故歷代寶之,永以為訓。”
唐太宗對王羲之“御評”很高。唐修《晉書》捲八一王羲之等人傳之後,有唐太宗親自撰寫的一段“御評”,這就是人們所說的《王羲之傳論》。《傳論》中說到:“所以詳察古今,精研篆隸,盡善盡美,其惟王逸少乎?”
在唐代以前,王羲之已享有盛譽。南朝梁庾肩吾《書品》,列王羲之書法為“上之上”。在《晉書》撰成之前,歐陽詢在《用筆論》中評王羲之曰:“冠絕古今,唯右軍王逸少一人而已”。
清朝乾隆以前,對王羲之《蘭亭序》的真實性和藝術價值向無疑義,《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以及王羲之“書聖”地位確定。
新唐人編輯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09/06/02/a30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