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二十三日電)陝西西安南郊日前發現一處南北朝墓葬,出土的樂俑生動地反映出當時女子以戴假髮為時尚,也證明中國古代使用假髮的習慣,自先秦以來就始終不斷,女人頭髮的疏密,更成為衡量社會地位與審美的標準。
新華社等中國大陸媒體,近日普遍報導考古人員在西安發現的一座南北朝家族墓葬群,距今約一千五百年。由於沒有出土墓誌,墓主人的身世已無從考證,但從出土的豐富隨葬品來看,墓主帶當時應頗具社會地位。
出土文物中有五個彩色女樂俑,經拼湊後可清晰看出是一個小型樂團,彈、吹、擊、敲,神情各異,而且衣著符合當時女性的喜好,面部刻畫生動,表情栩栩如生。
特別的是,這五個女樂俑的髮式造型全都向上盤起高聳,帶有明顯的裝飾意味。
據報導,南北朝女性的髮式造型崇尚高與大,當時女性不惜用假髻烘托出髮型的高、大,形狀有如當今古裝劇裡的假頭套。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專家郭永淇向新華社透露,這幾個樂俑的髮式屬於「蔽髻」,是南北朝時期最富於代表性的一種假髻。
新華社說,中國古代使用假髮的習俗最早出現在先秦,此後一直流傳不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使女人頭髮的多少和疏密,成了衡量社會地位與美麗與否的標準。
為了追求時尚,許多女子在生前死後不但束起高髻,還流行「花髻」,在古代屢見不鮮,尤其以唐宋為盛。
本文網址: //www.ash-ware.com/b5/2008/09/23/a20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