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記者劉嘉泰花蓮縣十一日電)花蓮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近年來研究肝癌轉移訊息傳導和轉錄調節機制,發現「Snail轉錄因子」及活性氧,都能對肝癌標靶治療或基因治療發揮功能,其中「Snail轉錄因子」又稱為蝸牛基因,如把蝸牛基因相反的序列打入基因內,可抑制癌細胞轉移。
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胡志棠與慈濟大學醫技系副教授吳文陞等研究人員,針對肝癌轉移訊息傳導及轉錄調節機制進行研究後發現,蝸牛基因等同於身體的基因開關,一旦啟動,肝癌切除後仍會復發,如用基因療法把蝸牛基因相反的序列打入基因內,可抑制癌細胞轉移,是防治癌細胞轉移的分子基礎。
胡志棠指出,蝸牛基因最早在果蠅體內發現,後來發現人類身上也有,因為會爬且以緩慢的速度移動,所以又稱為「蝸牛基因」,許多人罹患肝癌後,雖然動手術割除癌細胞,但仍舊復發,經研究發現是蝸牛基因已被啟動,導致癌細胞轉移。
確認蝸牛基因是否被啟動須進行腫瘤切片,再由實驗室針對肝癌細胞的基因擴大進行分子檢查,胡志棠表示,如發現蝸牛基因已被啟動,就必須利用基因療法,把相反的序列打入基因內加以抑制,目前肝病研究中心正在進行這項研究工作,一旦通過動物實驗,再透過正常程序進行人體實驗,最快預計五年後研發的新藥即可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