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以旧换新卖房效果不彰 中产阶级不想背债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23日讯】为了刺激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中共当局推出新政策,鼓励民众以支付差价的方式卖掉现有房产换购新房。然而,有住房以旧换新的物质条件及支付能力的中产阶级,对此项政策反应冷淡,受访者共同的顾虑是,换购新房后必将承担新的债务风险

近期,中共当局正在加大力度推行住房“以旧换新”,主要方式是由地方政府指定的机构、国企或房地产开发商出面,通过收购、置换、补贴等方式,鼓励和帮助已有住房的居民卖掉旧房以后,再补上差价置换成新的房产。由政府指定机构或企业购买的旧房,则通常会经过一定的改造后转变为公租房。截至目前,全国已有超过70个城市推出了住房“以旧换新”的具体计划。

然而,各地相关政策出台以后,民间的反应却很冷淡,并未出现当局预期的快速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效应。媒体采访发现,受访者对以旧换新不积极的最大原因,是在整体经济不景气、个人职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不愿意再去负担换购住房所带来的债务风险

香港英文报刊《南华早报》日前就住房以旧换新的话题,采访了多名中国的中产人士。其中一名受访者表示,她曾毫不犹豫地卖掉自己开了七年的奔驰汽车,再花28万元(人民币,下同)换购了一辆豪华版的品牌电动车。但是她没有意愿卖掉现有住房、再拿政府补贴购买新屋。

这位女士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旧车换新车“至少可享受新技术设计体验”,但住房以旧换新结果就是面对新的债务。而她的餐厅近年一直亏损,在这种情况下,负担新的债务绝不会是她的选择。

一名在外企担任高阶主管的人士受访时表示,他曾考虑过把自己位于市中心价值400万元的房产卖给政府,但换购新房的选择有限,而且至少还要再多承担100万元的贷款,最终他放弃了这个想法。

这位受访者坦言,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推动住房以旧换新,官方可趁机收回市中心土地资源,银行可获得新的贷款业务,国有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商可以减少房地产库存,但是对于购房者而言,以旧换新的结果就是增加了自己的债务和相应的风险。

事实上,有这样顾虑的人不在少数。早在今年4月中旬,广东省深圳市核心地段的“绿景白石洲”项目宣布启动“以旧换新”计划。这个项目紧靠当地传统豪宅和购物街,颇具地理优势,但当地居民对此计划仍然反应冷淡。

当时,深圳市民吴先生(化名)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像他这样40多岁的中产阶级,大多已习惯了居家周边的生活环境,在缺乏明显价格优势的情形下,只是有建商出面帮忙处理旧房子,很难让他们提起花钱买房搬家的兴致。

吴先生说:“如果说我卖100平米的旧房,能去白石洲换一个150平米的新屋,还有可能会想做这件事,若还要加钱,就懒得折腾了。”

美国华府“信息与战略研究所”经济学家李恒青则分析说,地方政府本身财政就已经很吃紧了,就算对方政府愿意拿钱出来补贴购房者刺激消费,“也不见得说到做到”。之前在山东淄博、临沂以及河南的商丘、新郑等地,都发生了地方政府未能兑现购房补贴的承诺、导致民众公开抗议的事件。而当局这些已经出台的刺激措施都是治标不治本。

“以旧换新逻辑很通,可是跟实际(情形)不一样,是天方夜谭式的逻辑”, 李恒青说,“钱呢?谁给钱啊?我现在连工作都没有了,投资股市的钱都已经被洗劫一空,在这种情况下我拿什么去实现你的以旧换新?”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李谦)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