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一龙:花落重庆

【新唐人2012年4月21日讯】重庆出了事,令人想到“天下未乱蜀先乱”。对于这条据说始自明代的古谚,我是早有怀疑的,因为在那以前,蜀(以及巴)发生的动乱可以带动全国一起乱者,没有一件。倒是明末那个有名的农民革命领袖张献忠进来乱了一阵,进而葬送了大明的江山。可是他是陕西人,巴蜀百姓被他和他的南下革命家们屠戮殆尽。所以现在的川渝居民,与古蜀人没有血缘关系,不携带他们作乱的DNA。

不过巴蜀真正率先起事影响全国者,倒在那以后出现过两次。一次是清末的保路运动促成了辛亥革命,葬送了中国的千年帝制;一是赵紫阳在四川带头还权于民,让庄户人家自己决定如何种庄稼,带动了全国进行体制改革走向复兴。不过即使把这两次事件说成“乱”,那也是国家已经到了不得不“乱”的地步,“天下欲乱”,不得不尔,四川闯到前面罢了。

现在说重庆。重庆的这件事比起前两件,就其对全国的意义而言,并不逊色。它也发生在“天下欲乱”的时代,它也启动着全国进一步的“乱” ──即变动。概自一九八九年以来,中国的改革步入了一个荒谬的时代,即中共曾经领导人民力图走出的那个“官僚资本主义”时代,官民矛盾、贫富矛盾日益尖锐,以维稳为纲的政策难以为继;官府敛财无度、贪腐公行,“天下欲乱(变)”久矣,连最高层都不断呼吁政治改革。此时重庆冒出一大员,禀赋无知兼无畏,手握重权和重金,忽悠群众唱红怀旧,践踏法制打黑敛金,一时响动剧烈,势或燎原;却因乱营黑幕森严乱主手段残忍,连心腹鹰犬都怕活不下去,从而发生内讧,暴露出美丽谎言背后的无耻阴谋,终至树倒猴散众叛亲离,此为重庆事件。

事件虽然如此短命,可是意义的确非凡。第一是“天下”真的不得不变了,重庆事件所以能够一时裹挟万千群众,鲜明地反映了现在的政治体制实在不得人心,须加锐意改革了。第二是“变”或改革的方向是极端要紧的。前进和倒退都是变。前进是朝人类文明的方向靠拢,接受世人都承认的普世价值;倒退是诸葛亮谏刘禅的“亲贤臣远小人”,意思就是常识“要吃饭不要吃屎”,惜乎世间确有绝对不搞常识那一套、绝不吃普世皆吃的饭而另搞模式偏去吃屎的人,这就是重庆的模式,屎路一条或死路一条。第三是重庆之乱,责任不在重庆人民,不是“蜀(巴)乱”,而是那里的首长乱。早有时贤根据当代中国历史指出,真正可怕的是“领导闹事”,重庆之乱就是典型的领导闹事。而我们的维稳政策,恰恰不管领导闹事,所以统辖四百万之众的警力,居然差点治不住几个野心家的即兴游戏。可羞啊!

网上有言论说,当局是在“抱着定时炸弹击鼓传花”,这倒正好解释重庆事件。现在鼓声乍停,花落重庆,绽放于溃烂的脓疮之上。

文章来源:《动向》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