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访问台湾的感想

【新唐人2010年9月6日讯】“热爱台湾”是很多大陆人喜欢挂在嘴边的话,也是官方宣传的常用语。但是这种“热爱”究竟是什么意思,背后又有什么问题,恐怕很少有人深究。我有幸八月上旬参加一个北美学术代表团在台湾参访,接触到很多大陆游客,对这种“热爱”有了一定的体会。其中有一位湖北的商人,对大陆方方面面的批评非常尖锐,既抱怨富人没有安全感,也愤慨穷孩子没有学上,涉及制度层面时也显示出很清醒的头脑。

我们的谈话开始于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上,他指着轿车的车牌对我说:“你看,其实他们也还是承认台湾是大陆的一个省的。”我顺着他的目光一看,车牌上印着“台湾省”。很巧的是,我一到台北也就看到这样的车牌,并问过出租车司机,司机告诉我说,这不过说明这辆车不是台北市的车牌,这是过去沿用下来的,和“台湾是大陆的一个省”这样的概念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

我向这位大陆游客解释了这个“台湾省”的来历,他明白了我的意思,但还是有些困惑。我告诉他,现在在台湾,对这些名义上和口头上的大小高下或者“什么是什么的一部分”等等,除了政治家以外,真的没有多少人在乎。但看来在大陆,除了政治家以外,很多普通民众对这些还是很在乎的。

这位大陆游客很诚恳地对我说:台湾和大陆就是小弟弟和大哥哥嘛,小弟弟可以骂骂大哥哥,甚至打一拳踢一腿,大哥哥不计较也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嘛。台湾有什么事大陆都可以包下来,大陆虽然人均还不行,但国家毕竟大,像汶川什么的,灾难一来举国相助,灾难过后受灾地区反倒比很多地方条件都好。这次大陆和台湾的爱克法谈判,大陆方面就是让利嘛。大陆对香港也是这样,尽量照顾。但就是不能分出去,分出去就像分家,分出去就不是一家人了,不是反目成仇也是伤筋动骨。在一起什么都好说。

我想,有这样的想法的大陆人可能不少,有些人的社会经济地位远不如这位商人。尽管知道自己已经几乎一无所有,处于最底层,但想到台湾还是“自己的”,还是觉得很大的宽慰。这可能就是一种“想像的共同体”吧?有的时候,剥夺一个人想像中占有的东西会比抢走他实际上拥有的东西更能激起仇恨,这就是民族主义的秘密。

但这些大陆人可能很少想过:他们对台湾的这种“爱”不但是一厢情愿,而且有些蛮不讲理。他们从来也没有问过自己:台湾人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爱”,哪怕在遇到危机的情况下,是否愿意被大陆“包下来”?这样的“爱”究竟是建立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是否会让很多台湾人吃不消?这样的“爱”把台湾放在了一个需要照顾和呵护的位置。 “大”天生就是强者;“小”生来就是弱者。眼中只有这样的“爱”的人,是不会想到,也不会把对方放在一个和自己平等的地位上来相处的,更不会对对方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有真诚的兴趣。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陆人一说起台湾总是那样的慷慨,但又那样的激昂:你缺什么,我都给你;要独立,没门。

什么时候大陆人不再以大哥自居,不再把台湾看作是一个自己也有一份的“宝岛”,承认在争取自由民主人权等等普世价值方面台湾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有大的气魄,台海两岸的和平才会有永久的保障。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 转自《自由亚洲电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