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稀土戰局:巴西加入西方陣營挑戰中共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6日訊】全球的稀土供應鏈正在重新調整。繼挪威最近發現歐洲最大稀土礦床後,礦業巨頭巴西也加入了西方陣營,來共同打破中共對稀土生產領域的壟斷。

媒體估計,中國占全球稀土礦開採量的70%和稀土礦加工量的90%。

在稀土供應因中共病毒疫情中斷後,西方計劃在2027年之前建立獨立的供應鏈。

據路透社近期報導,擁有世界第三大稀土儲量的巴西,它的第一個稀土礦Serre Verde今年開始商業化生產。該公司執行長預計,今年稀土產量將達到5,000噸,到2030年產量可能會翻番。他說,該公司和巴西擁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可以長期支撐全球重要稀土行業的發展。

實際上,巴西的優勢包括勞動成本低、清潔能源、擁有既定法規以及靠近終端市場,擁有拉丁美洲第一家磁鐵工廠等。

台灣南華大學國企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當巴西如果運作成為在某種情況可以跟中國競爭,第一個可以取代中國利用稀土作為地緣戰略工具的主要來源;第二個的話當然就是對於北美市場,像是美國、加拿大跟墨西哥的生產,也就是這三國的自由貿易區進行這種生產,其實它就有短鏈的效應。所以我們就可以看到巴西的稀土,它因此在整個目前的地緣競爭上面,就扮演可以取代中國的角色。」

台灣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指出,早在2010年中日發生釣魚島衝突,中共開始限制稀土出口後,全球稀土領域就開始分成了兩大主軸。

台灣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一個是中國繼續希望把稀土變成戰略工具,其它國家則快速地尋找替代品。在越南早前幾年發現了大量的稀土礦,緊接著在澳洲跟美國重啟稀土的礦產。現在歐洲也發現大規模的稀土。從供應量來看,跟中共稀土的蘊藏量來講,北京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據報導,巴西稀土公司(Brazilian Rare Earths)的大型稀土礦床也處於開發早期階段。今年巴西還將開始運營一家概念驗證(proof-of-concept)磁鐵工廠。

2月,巴西政府啟動了一項接近兩億美元的基金,為包括稀土在內的戰略礦產項目提供資金。

分析師、礦業執行長和投資者們表示,在西方政府的激勵措施下,巴西稀土礦的產量會增長,而這些激勵措施也在加速全球稀土精煉和加工業的發展。

蘇紫雲表示,稀土是現代精密產業的「維他命」,一旦稀土斷源,有關的經濟問題就會影響到政治層面。

蘇紫雲:「一架F35上面要有122公斤的稀土需求,用在雷達、電腦、發動機,還有機身的材料都會用到稀土。如果政治跟北京的關係緊張,北京就刻意禁止出口,當然就會影響到產業的生產,那當然就會影響到經濟,就會再回頭打到政治。所以各國就是去紅色供應鏈,現在等於是逐步的達到戰略目標了。」

台灣南華大學國企學系專任副教授孫國祥指出,目前美中的戰略競爭,有很大一塊聚焦在技術層面,稀土就是最重要的原物料。

孫國祥:「那這個稀土當然是需要一些西方國家的加工,因為稀土本身開採出來,如果沒有再加工、附加價值的增加,其實它也沒有成效。假設美國不會受到牽制,美國的夥伴、盟國,日本或像是東北亞的韓國,因此也不會受到牽制,美國所進行的類似這種印太戰略等等,都可以有了最根本的這種技術競爭的基礎,長此以往的話,因此也可以取得它最終的優勢所在了。」

挪威6月初傳出好消息,宣布發現了歐洲最大的已探明高價稀土元素礦床,可用於製造電動車和其它清潔能源技術。

而據路透社盤點,目前澳洲、比利時、德國、英國、挪威、韓國、日本、越南、加拿大、美國、巴西等一些公司,已經或正在建造稀土化合物、金屬和磁鐵生產設施。

也就是說,西方的稀土供應鏈開始全面啟動。

編輯/王子琦 採訪/駱亞 後製/陳建銘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