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麵消暑 「吃過夏至麵 一天短一線」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21日訊】6月21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夏至是一年中「白日最長、黑夜最短」的一天。自古有夏至吃麵的習俗,俗語說:「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

夏至「立竿無影」

古人云:「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達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各地的白晝時間達到全年最長,正午時分,北迴歸線及附近地區會出現「立竿無影」的奇景。

夏至在中夏之位,即午位,午屬陽;夏至雖然陽氣較盛,且白晝最長,但卻不是一年中最熱的一天。因爲此時接近地表的熱量仍在積蓄,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夏至在中夏之位,代表夏天已經過去一半了。(視頻截圖)

「夏至陰氣始動」

《孝經纎》中說:「夏至陰氣始動。」又有「今日一陰生」的說法,是指夏至是天地陰陽循環的轉捩點,從冬至以後直到夏至這半年之間,陽氣處於上升階段;從夏至起直到冬至為止,則是處於陽氣下降而陰氣上升的循環階段。

自周朝起,就有夏至祭地的儀禮。《通典‧禮三‧郊天下》記載:「夏至祀皇地祇(神)」,祭典在皇城外北郊舉行,天子率領群臣在夏至到皇城外北郊祭祀大地之神,並祀五帝,虔誠祈禱風調雨順、民安物阜。

夏至有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鳴;三候半夏生。古人認為,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開始脫落;夏至後,樹上的夏蟬開始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生長於沼澤地或水田中。進入炎熱的盛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開始衰退了。

夏至養生

夏至之後,氣溫高、濕度大,中醫認為,這一時節的養生重點在於順應自然,保持身體的陰陽平衡,注意防暑降溫,防止濕氣侵襲,保持心神安寧。人們通常會食用清補涼湯、涼茶、酸梅湯等來避暑。

古時在夏至日,民間有女子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物的習俗,用來搧風、散去體熱所生濁氣,以消夏避伏。

《酉陽雜俎.禮異》裡說:「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子用來搧風納涼,香囊可除汗臭,粉脂塗抹身體,可防生痱子。

夏至吃麵消暑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麵」,「吃過夏至麵,一天短一線」。按照民間習俗,夏至這天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要吃麵。

此時,新麥已經登場,吃麵既表示夏至這天最長,也有慶豐收之意。麵條種類多,口味也多,南方有陽春麵、乾湯麵、麻油涼拌麵等,北方有打滷麵、炸醬麵、冷麵等。

據記載,舊時北京在夏至時「家家具食冷淘麵」,也就是「過水麵」,人們將下鍋煮熟的麵條過一下涼水,再加上各種配菜和調味料,正所謂「一碗麵下肚,暑氣消大半」。

中醫認為,小麥味甘性涼,入心、脾、腎經,由它製成的麵有補虛、厚腸胃、強力氣、祛濕氣、消暑氣等功效。

麵條清爽、素淨,在酷熱的夏天食用熱麵可發汗祛濕,食用涼麵可降溫瀉火,麵條容易消化,既能補充營養,又不會額外增加脾胃負擔。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