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中共對歐投資創13年新低 專家:還會下滑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10日訊】最新研究報告顯示,中共對歐洲的直接投資2023年再創新低。外界分析認為,中國經濟持續下滑,歐中關係因為俄烏戰爭惡化,中國電動車向歐美大舉傾銷等,這是背後的主要原因,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及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6月6日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中國2023年對歐洲(歐盟27國及英國)的直接投資只有68億歐元,比前一年又減少3億歐元,再次刷新2010年以來的最低投資紀錄。

報告顯示,中國對歐洲直接投資的最高峰是2016年的475億歐元,其後一路下滑,2019年疫情前是142億歐元。去年的投資額還不到高峰時的15%。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鄭政秉:「中國過去從純經濟的角度來看,它的出口的狀況一直都不錯,但是這兩年的狀況有點改變,特別是2023年之後,它的經濟急轉直下。雖然它帳面上還是維持了5%左右的成長,但是它真實的狀況非常糟,它出口的狀況也很糟,所以它整個對外投資的總量也在下降。」

台灣雲林科技大學教授鄭政秉表示,除了中國經濟衰退之外,中歐之間的地緣政治也在發生變化。此前,北京竭力分化歐美,拉攏歐洲,在英、法、德三個西歐大國集中投資。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歐洲也逐漸認識到了中共的威脅,尤其是在俄烏戰爭中,北京對俄羅斯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讓歐洲國家非常擔憂,紛紛加速「去風險」,遠離中共。

鄭政秉:「整個歐洲對中國(中共)不管是叫做decoupling(脫鉤)還是derisk(去風險),基本上都慢慢地跟美國靠攏。不管是個別國家(還是)跟歐洲執委會,它們越來越把跟中國的關係視為一個敵對的關係,這也使得歐洲對中國的整個投資,它的審核變得越來越緊、越來越嚴格。」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則談到,中共對歐洲投資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個。第一,歐美正在加強對外資的國家安全審查;第二,雙方涉及新疆維吾爾法案等人權或貿易上的糾紛也都在繼續。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第三個,我們估計應該是中國現在財政吃緊,所以海外的國企大部分的錢是匯回中國大陸內部的。所以國內的經濟不好,它(中共)能夠進行海外擴張的動力也就有限。」

報告顯示,去年中資在歐洲的購併項目也大減到只有15億歐元。專家預計,北京的對外直接投資下滑的趨勢還將繼續。

鄭政秉:「從不管經濟面跟地緣政治面來說,對中國的未來都是悲觀的。所以如果單純地看所謂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這個指標看起來,這個數字應該會繼續往下面走。」

由於自身經濟復甦無力,國內消費市場疲軟,中共便大肆向全球傾銷電動汽車、太陽能板、鋰電池所謂「新三樣」綠色產品。歐洲則針鋒相對,啟動反傾銷調查,並計劃大幅提升關稅來進行反制。

王國臣:「歐洲最主要就是汽車產業,中國大陸的電動車補貼和大量的傾銷一定會造成中歐的貿易糾紛的,所以這一塊已經是確定的事實,而且歐洲應該也不會退縮。」

報告統計,中共在歐洲電動車相關領域的投資比重自2022年的41%上升到2023年的69%。

2023年底,中國電動車龍頭企業比亞迪(BYD)已經宣布,將在匈牙利賽格德市建設一個生產基地。由於匈牙利的親中立場,近兩年中共對歐洲44%的直接投資流向了匈牙利。

外界預計,在歐盟對中國進口電動車即將施加「反補貼」懲罰性關稅的背景下,這股中資直接進歐洲設廠的趨勢將會持續。中共以個別中、東歐國家為跳板,對歐洲進行滲透、擴張的企圖越發明顯。

編輯/李謙 採訪/駱亞 後製/高玉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