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產能過剩已開始反噬 分析指未來更加嚴重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6月05日訊】中國的工業部門產能過剩問題正變得越來越突出,其中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和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尤其嚴重,由此導致的反噬現象已經出現。美國財經媒體分析指出,未來中國一些行業的這類問題會進一步惡化。

今年以來,中國的廉價高科技產品充斥全球經濟,已引起歐美警覺,認為這些廉價產品的背後存在不正當的政府補貼,因此決心反制這種不公平競爭。

《華爾街日報》6月4日報導稱,中國工業部門產能過剩的跡象十分明顯。在國內需求萎靡不振,工業產品的價格保持在低位的情況下,中國企業仍在不斷擴大產能,而擴大後的產能唯一出路,就是儘可能擠占海外市場。

報導指出,2023年初,汽車行業投資同比增長近25%,太陽能電池板、芯片和電池的投資增速則在30%以上。但是在投資激增的同時,企業的利潤率卻在大幅下降。其中,太陽能、汽車和鋼鐵行業的這種反差尤其突出。

報導還提到,以2020年1月的價格數據為基準(指數為100),2024年太陽能電池板的價格跌至57左右,鋼製品跌至93左右。而產能擴張的同時價格不斷下降的直接後果,就是企業的利潤大幅下降。

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初,中國製造業的整體淨利潤率不足4%,遠低於過去十年約6%的平均水平。

報導進一步指出,龐大的產能疊加國內需求疲軟和利潤率下降,推動更多中國產品湧向全球市場。供應過剩導致部分中國產品價格下降,進一步使得國外競爭對手更加處於劣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國和消費國,通常當中國房地產市場陷入困境時,鋼製品的出口就會大增。這些企業目前在國內的競爭日益激烈,在國外則面臨著各國政府祭出的關稅等保護政策的壓力。

據《華日》報導,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業的產能過剩情況最為嚴重。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超過450千兆瓦,但中國國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不到220千兆瓦。

凱投宏觀則預測,中國2024年將生產約750千兆瓦的太陽能電池。如果裝機容量保持不變,這意味著將有大約500千兆瓦太陽能電池過剩,「這幾乎是全球其它地區2023年太陽能電池板安裝總量的四倍」。

電動汽車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也同意嚴重。目前中國共有二百多家電動汽車製造商,都存在巨大的產能過剩問題,由此導致整個行業進入了慘烈的價格戰。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多位首席執行官4月曾表示,隨著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許多製造商將在未來幾個月內破產

事實上,今年4月份歐美各國的專家們就頻頻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以及中企在政府補貼支持下以低廉價格搶占海外市場的危害發出警告。專家們直指這種做法如果不加以遏制,不僅對國際貿易夥伴來說是不公平競爭,中國本身也必將承受反噬惡果,而最終買單的將是中國的銀行和中國(中共)政府。

《華日》4月17日的一篇報導就指出,中共官方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速雖然同比增長了5.3%,但工業和出口方面的一些具體統計數據卻很不樂觀。例如:第一季度出口額雖然增長了1.5%,但3月的出口額同比卻驟降了7.5%,創去年8月以來的最大跌幅;工業產能利用率也下降至73.6%,是202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導進一步分析指出:如果以價值計算的外部需求不能很快好轉,而國內經濟仍然疲軟,那麼中國工業的投資就需要放緩,否則就像房地產和基礎設施領域現在面臨的情況一樣,政府或銀行將不得不開始以更直接的方式消化向工業部門發放過多貸款的代價。

值得注意的是,被視為中共官方所謂「新質生產力」的汽車和電氣設備等行業,產能利用率的下降尤為明顯。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汽車製造業產能利用率降至65%以下,低於2016年年中69.1%的前低點(不考慮2020年第一季度)。

針對上述現象,台灣雲林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教授鄭政秉4月22日接受新唐人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極權政府設定目標,透過大量補貼和政策引導而來的經濟,必定造成資源巨大浪費。

鄭政秉說:「產能過剩這個東西,在中國國內會造成很大的問題,就是很多人在一窩蜂,初期的時候看起來是充滿了前景,等到產業一旦開始成熟之後,就一大堆的產業就會倒掉。因為他們供給過剩,就會進入價格的砍殺,然後過剩的東西就會流到國外去。」

《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導曾直言,北京當局沒有財政支持國內民眾提高購買力的意願,只寄希望於加強出口來擺脫經濟困境。

4月17日,中國歐盟商會曾發出警告,中國產能過剩導致的中歐貿易摩擦,最終可能演變成全面的貿易戰。

(記者黎明綜合報導/責任編輯:鄭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