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報告:中共極權持續加劇 大陸智庫「喉舌化」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05月12日訊】近幾年,隨著中共極權的不斷加強,中國大陸言論空間越來越狹小,獨立研究幾乎消失殆盡,所謂的智庫全變成了中共的「喉舌」和傳聲筒。

5月8日,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所(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 MERICS)發佈報告指出,在中共黨魁習近平上台之後,對大陸智庫的管控越來越嚴,導致「真正獨立的智庫空間已經變得微乎其微」。這些智庫正變得越來越「中國(中共)特色」,智庫的活動與政治議程結合變得越來越緊密,成為中共的工具。

報告說,大陸智庫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興起,發展至今,已經有1900多家,占全球智庫總數的17%。

報告介紹,大陸智庫有三種類型,官方智庫、半官方智庫和民間智庫。其中,對當局影響力最大的是官方智庫,如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半官方智庫數量最多、研究主題最廣泛,如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

民間智庫由於受到資金限制和獲取數據信息的限制,影響力最小,但獨立性較強,經常受到打壓。報告舉例,建立於1993年的天則經濟研究所是一個具有信譽的民間智庫。然而從2012年開始,它頻頻受到打壓,最終在2019年被迫關閉。

報告指出,2013年,中共黨魁習近平提出建立「中國(中共)特色智庫」,要求智庫「跟黨走」,智庫在業務層面完全失去了「獨立性」和「批判性」,越來越多地傳遞官方談話內容,變成了中共的信息放大器。

報告分析,在內部層面,中共特色智庫和官方結合,官員們向智庫提出要求並附上資金贊助,智庫則提供研究報告、政策建議甚至是官員講話稿。

在外部層面,智庫成為了黨的「喉舌」,用理論為中共的政策做論證、解釋,操控社會輿論,並且中共外交政策智庫被要求「講好中國(中共)故事」,搶奪國際話語權。

報告以中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人大重陽金融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以及中國與全球化中心四家智庫做了案例研究發現,中共智庫通過參與外國同行建立的網絡和活動,把中共的話語延伸到國際社會,從原來的區域合作和「一帶一路」話題,轉向 「全球發展倡議」和「全球安全倡議」。

宣傳和威脅

報告總結了中共智庫在國際交往中的三種「敘事邏輯」:爭論(contest)、宣傳(promote)和威脅(deter)。

爭論主要指中共智庫用中共特色的「多邊主義敘事」,批判美國或「西方」並非「真正的多邊主義」,進而推銷一種中共主導的「多邊主義」。

宣傳則主要是讚揚中共對國際活動的所謂「貢獻」,將中共描述成現行國際秩序的「建設性替代方案」。

一旦有人批評中共時,比如「維吾爾問題」「台灣問題」等,這些智庫就會採取威脅手段應對。報告說,這種威脅往往言辭粗鄙、毫不掩飾,比如經濟脅迫和軍事威脅等。

最後報告指出,中共智庫放大黨國信息傳遞,今後很可能會越來越積極地捍衛和推廣中共官方觀點,「批判性辯論將變得更加困難」。

(責任編輯:李酈)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