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共玩强权游戏 攪亂世界原料市场

【新唐人2012年8月7日訊】(新唐人記者馬寧綜合報導)自從大量勘探海底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後,中國、汶萊、馬來西亞、菲律賓和越南等國均宣稱對南海諸島或其中一部分擁有主權。中共當局並在其海域設立地級三沙市。有德國媒體近日發表評論認為,中共在世界原料市場亂局的問題上是始作俑者,它的做法也令人回想起當年的帝國主義強權遊戲。

近期南中國海主權爭端不斷升級

在今年4月的中國和菲律賓船隻在黃岩島發生對峙后,中菲、中越在南中國海部分島礁主權的爭議趨向激烈。中國和美國圍繞南中國海局勢展開口水戰。針對美國國務院發布聲明指責中共進一步加劇南中國海地區緊張局勢,中共外交部也召見美駐華使館官員,並對美國表示強烈不滿。

就圍繞南中國海可能的豐富資源的主權之爭,維也納出版的保守主義報紙《新聞報》周一(8月6日)發表題為「北京在太陽下的位子」的評論,強調相關爭議令人回想起當年的帝國主義強權遊戲。

維也納報紙《新聞報》稱:現代強權

《新聞報》如此寫道:「應該承認,這樣的類比現在尚不完全合適。但是,數星期以來、數月以來圍繞南中國海所發生的事情卻已慢慢地讓人回想起20世紀早期的帝國主義強權遊戲。

「正如帝國總理馮•比洛(Bernhard von Bülow)所描述的那樣,德意志帝國當時在尋找「太陽下的地盤」,併為此同英國和法國等殖民列強相互爭奪。相關衝突結局如何,人們自可以從歷史書籍中讀到,—不是令人愉快的閱讀。一百年後,中國和美國繼承了德國和英國當年的衣缽,只不過,遊戲場所不是非洲,而是東南亞。」

《柏林日報》:中共是世界原料市場亂局的始作俑者

德國媒體《柏林日報》8月6日以「大家都按中國規則遊戲」為題發表一篇文章,病詬世界原料市場出現亂局,指責始作俑者是中國(共)。「原料市場正經歷一場專家所稱的超級周期,即長期而劇烈的價格上漲周期。」以稀土為例,中共利用稀土存量世界第一的強勢地位,向世界市場提供的稀土量越來越少,本國製造業則得到優惠待遇。鑒於原料供應部分出現戲劇化緊缺,原料保護主義正大行其道。

文章中認定,國際市場上,原料保護主義來勢洶洶的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中共改變了遊戲規則。中共以不向世界市場供應原料為手段,在稀土生產方面,擁有全球壟斷地位。

「中國利用了其強勢地位:向世界市場提供的稀土量越來越少,本國製造業則得到優惠待遇。一些有著市場公開傳統的國家,過去幾年來也可以觀察到出現了壟斷傾向。全球最大的三家鐵礦石生產商中,就有兩家來自澳大利亞,它們便利用了自己的壟斷地位抬高價格,縮短供應合同期限。」

《柏林日報》的文章最後寫道:「這樣的行為方式類似於中國:直接獲得資源可以讓本國經濟更不受世界市場制約。但是,在這樣做的時候又要盡量不受他人監督。而一旦事關透明,在原料的競爭中,中國顯然又是榜樣。」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