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鍋底料的國家標準與重慶標準

【新唐人2009年9月30日電】又一個國家標準要出台了。

重慶晚報報導說,由國家農副加工產品及調味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負責起草的“火鍋底料國家標準”有望年內出台。該“標準”由重慶主導,目前已通過國內40餘位專家審查,報批稿現已報國家標準化委員會審批。

這個新聞吸引我,是因為我喜歡吃火鍋

無論是我兄弟在家自製的魚肉豬肉雞肉蝦蟹混雜型鮮火鍋,還是老北京的銅鍋涮肉和羊蝎子火鍋,或者海鮮火鍋,小火鍋,還是北京重慶飯店的火鍋,簋街的麻辣火鍋,抑或是其他各式四川重慶火鍋,我都喜歡。

在傳媒期間,我住東直門,恰好兼職美編的辦公地也在附近,每月加完班,都是凌晨時分,我和喻樂及當時的兼職美編張旭剛,不是在東內的簋街,就是在東外披薩店樓上,目標只有一個,麻辣火鍋。後來我跟壽全兄在簋街喝酒,都是加麻加辣,以至於金簋的小姑娘一看到我們兩個,就說加麻加辣是吧。我去廣州之前,北京影子內閣的散伙酒,就是在簋街金簋火鍋。即便我在廣州期間,從廣州回京,也經常會拉著幾個大款大佬朋友,去簋街吃火鍋。

北京是火鍋,到了廣州,也沒少吃。南風窗往東一百米有一家四川火鍋,雖然味道一般,但卻是離我最近的一家,所以常去。後來在天河城後面,田磊推薦了一家,加完班,我跟編輯記者去喝酒,火鍋味道不錯,店裡全是夜店女郎,以及他們的恩客。高檔的火鍋,體育場東路有好2家,進口牛肉極貴,如果不是別人請客,我是絕對捨不得的。

春節回家,晚上喝多了酒,弟弟知我愛好,也會呼朋喚友,到前黃鎮上宵夜,還是啤酒加火鍋。

到成都出差,朋友請吃飯,除了早飯,中飯,晚飯甚至宵夜,問我意見,火鍋!到重慶,壽全兄總是拉我去品嚐那些外鄉人永遠找不著的老火鍋,而政府的朋友請客時,也是小天鵝!去濱江路,問我,火鍋!有一次與當時還在商報的羅謙老弟,以及晨報的永才以及永才的同事,等永才值完班,凌晨也是老火鍋,直到天色發白!
現在在北京,雖然太太孩子不能吃辣的,也會經常拉著他們去附近的海底撈和俏么妹,不過是鴛鴦鍋而已。

這樣一個愛火鍋的人,自然關注火鍋的所謂國家標準。

雖然報導說,原來這部標準全稱叫“麻辣火鍋底料國家標準”,後報國家標準委時,因考慮到全國各地風味,口感不一,才沒有把“麻辣”的技術要求寫進國標,於是去掉了“麻辣”二字。但重慶主導的火鍋標準,總是脫不了重慶標準的嫌疑。

中國人總是喜歡大一統,喜歡搞國標,全不顧地方風味人的口味各異。遇到各式國標,我常常想,這國標到底是真的需要的,還是大一統的觀念作怪,要達成某些人率土之濱莫非我地的結果或感覺?還是這一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漁利之途?

其實,國標應該有,但標準不是在底料的口味或形態上,而是應該在衛生檢疫以及物質禁用上,應該建立極其嚴格苛刻的衛生和物質禁用標準。比如,火鍋底料使用的嚴格的衛生標準,含什麼蘇丹紅之類的一律禁入,比如傳說中的罌粟殼之類的,一律禁入。其實,法律禁止應該是行業標準的基本底線。

不管這火鍋底料最後是國家標準還是重慶標準,千萬別再搞得像河南的饅頭國標一樣,最後貽笑天下。

讓我吃火鍋不香,最好的標準也是垃圾。

──轉自朱學東博客 有刪節 本文分析不代表新唐人觀點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